产品渠道竞争阶段(1980—2000):一体化形成后,竞争由成本逐渐转向产品和渠道,竞争方向从低价格向多品种转移,各企业开始加速渠道扩张;同时龙头企业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建立起跨越数州的垂直和横向一体化。养殖技术也逐步达到成熟和稳定,肉鸡养殖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发展,不再是限制发展的瓶颈。压低成本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后,消费的升级和多元化,伴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消费倾向转移到事物的质量和多样化。 食品消费竞争阶段(2000-至今):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的肉禽产业又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食品企业真正直接接触渠道、供应链及终端客户,开始逐步成为产业的主导者,来整合整个产业链。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依然形成了两端,第一端是前端的成本端,第二端是实现变现价值的链接渠道、供应商以及终端客户的价值端,这两端之间的专业性差异非常大。前端成本端形成的时间非常长,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而后端的价值端,相当于是一个链接消费者的新生事物,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发展才能真正支撑起合理的全产业链利润。成本端和价值端正在各自发展,但当下是食品生产环节在整合整个产业链,未来有可能形成成本端和价值端两头大。因此,两端形成仍需较长的时间进行融合。 (2)商业模式的转变 目前美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肉鸡生产采用的是一体化模式,绝大多数是公司加长期合作农户的形式进行展开的。合同养殖是美国肉鸡养殖主流模式,约占美国国内肉鸡生产的98%以上,其中以养殖效果为支付基准的养殖合同占 92.7%,含市场价格变动补偿条款的合同占13.2%。合同养殖户平均与其目前的合同商保持了13年的合作关系,而在单个合同层面,养殖合同期限在1年以下的占比为45%,期限在1~3年的占比为23%,3~7年的占比为17%,7年以上的占比为8%。独资农场约占养殖数量的87.9%,以拥有3~6家养殖场的养殖户居多,单个场约4个棚舍,每栋2万只(其中拥有3~4家养殖场的养殖户占比38%,拥有5~6家养殖场的养殖户占比 25.4%),家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分别占肉鸡养殖量的7.2%和5.8%。 当前的商业模式也是结合着业务的调整而逐步过渡形成的。在早期时候的商业模式是以饲料公司主导的饲料销售模式,饲料直销的市场合同模式为代表的。通过体现饲料价值和饲料利润的保底合同来实现的。这种保底合同本质上是养殖输入品的价格测算合同。随着规模养殖化、规模养殖户的逐步增加,当饲料企业整合屠宰企业并逐步进入屠宰企业以后,就出现了保价的合同。保价的合同分成保底合同以及保值合同,保值合同是指养殖投入品在价格测算基础上加上了合理的养殖利润设定。随着屠宰企业在后期逐步进入产业链,成为产业链的整合者后,为养殖户提供所有的投入品。而且,随着整个行业的产业利润逐步下降,目前的生产合同逐步转变成为基于生产效率来支付劳务费的专业指标合同。因此可以看到,随着产业组织模式的转变,从饲料到屠宰到未来的食品,这个商业模式的演变都是配合着组织形式的转变进行逐步升级的。 (3)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基于三点最基本的逻辑: 1、利益驱动产业链升级。在商业社会里可以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永远都是利益驱动。某个时间段由于供需关系失衡引起的某环节利润高,那个环节就会快速发展,并且逐步主导产业链; 2、为规避系统风险而形成的产业链模式。产业链的形成有助于降低整个产业的经营风险,并且锁定相对的利润; 3、专业人干专业的事。各业务板块都会朝着专业化程度稳步提升的路径去发展,因为,专业极致意味着效率极致。 【未完待续】 |
上一篇:全球畜牧业生产力评估及中国贡献
下一篇:俄罗斯防控非洲猪瘟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