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实现农业生产力翻倍和小规模粮食生产者,特别是妇女、土著居民、农户、牧民和渔民的收入翻番,具体做法包括确保平等获得土地、其他生产资源和要素、知识、金融服务、市场以及增值和非农就业机会。 一、案例背景 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背景下,全球食物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引起其食物消费系统的转型与变化。动物性食物生产已成为全球食物供给增长的重要部分,也是全球饲料和牧草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全球水土等农业资源稀缺程度的加剧,畜牧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目前全球关于零饥饿(SDG 2)的指标评估主要聚焦于营养不良等直接指标,尚缺乏畜牧业生产力及其在营养供给方面的具体评估。随着人均热量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成为导致“隐性饥饿”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不同,畜禽产品在营养供给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持续跟踪SDG 2.3 进程,是保障实现SDG 2.3 的必要前提。为此,我们基于FAO 数据库和遥感数据、既有研究成果等,开展了全球国别尺度的畜牧业生产力评估,探究其时空变化及区域差异,并重点对中国畜牧业生产力演变情况及其全球贡献进行评估。 二、所用地球大数据 ◎ 1990~2018 年全球各国畜禽生产量数据、畜禽饲料消耗数据,来自FAO 统计数据,国别尺度。 ◎ 1990~2018 年谷物等饲料产品在不同畜种的分配系数,来自文献数据(Kastner et al., 2014)。 ◎ 2000 年、2010 年、2018 年全球草地生产力数据来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iddl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的MOD17A3HGF 产品,空间分辨率为500 m。 三、方法介绍 (1)畜牧业生产力集中化特征分析:分析全球各国主要畜禽产品生产总量、产出结构及人均供给量变化情况;使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探究全球及主要国家肉类产量集中化特征及不均衡程度。 (2)畜牧业生产效率测度:大部分国家家禽类饲料以谷物、豆类等作物及其副产物为主,因此其生产效率以饲料能量消耗量与肉类蛋白质产量之比测度;尽管牛羊生产系统及参数较为复杂,但饲草在各类畜牧业生产系统中均占有较高比例(Herrero et al., 2013),因此其生产效率采用草地生产力有效利用系数测度,即用各国牛羊肉生产量与其干草总产量之比计算得到。 四、结果与分析 动物类食物在全球营养供给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1990~2018 年,全球人均蛋白质供给量由25.7 kg/a 增加到29.6 kg/a,其中,人均动物蛋白供给量由7.7 kg/a 增加到10.0 kg/a,动物蛋白供给占食物蛋白总供给量比重由30.2% 增加到33.9%。中国人均动物蛋白供给量由3.8 kg/a 增加到11.5 kg/a,由低于全球平均值转变为高于全球平均值。 1990~2018 年,全球畜禽肉类产量由1.79 亿t 增加到3.43 亿t,增加了将近1 倍。其中,禽肉产量增幅最大,增加了2.2 倍;其次为猪肉,增幅为73%;牛羊肉则分别增加了30%、64%。人均肉类产量由34.2 kg/a 增加到46.1 kg/a,增加了34.8%。中国肉类产量由0.28 亿t增加到0.86 亿t,增加了2 倍多,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由15.6% 增加到25.2%,成为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全球畜禽肉类生产集中程度较高,肉类产量居前10 位的国家产量占比达63%[图2.1(a)]。1990~2018 年,人均肉类产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国家数量由39 个增加到64 个。但同时,人均肉类产量的不均衡性呈增加趋势[图2.1(b)]。中国人均肉类产量由24.1 kg/a增加到60.6 kg/a,增加了1.5 倍,由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转变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最高值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