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中国奶业 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将对产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加速推进奶业数字化转型,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中国奶业D20企业通过提升全链路融会贯通水平,数字化转型已覆盖奶业产业链各个领域和环节,助力企业在提质、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创新增长。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在深度重构奶业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有力推动着产业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数字力量已经成为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奶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升级整合和优化上下游环节,使全产业链运营更轻便、更智能,实现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中国奶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创新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所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表示。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奶业作为国民健康不可或缺的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加速数实融合,以数字之力助力实体经济迈向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伊利集团总裁张剑秋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沈建忠对刚刚发布的《赋能中国奶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2025》进行了解读。据他介绍,未来将部署五方面主要工作从而达成数字化转型目标:加快装备设施数字化改造,增强奶业生产供给能力;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培育奶业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奶业数据资源体系,筑牢数字化转型新基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研制推广数字标准体系;搭建数字生态聚合平台,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动能。 面临复杂形势,需筑牢产业根基补齐短板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复杂的形势。从国内看,还存在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国际上看,目前国际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碳减排压力等因素限制,无论是乳制品还是种牛进口,未来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压力和挑战之下,中国奶业应该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从多个维度出发推动改革、升级、创新,将奶业供应链夯实筑牢。创新原料储备调节机制,保护奶农和消费者利益;创新乳制品交易机制,建立国家级交易中心,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支持以育种为核心的奶牛繁育体系建设;支持深加工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从生乳提取婴幼儿配方奶粉原辅料的产业发展。”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以上问题,农业农村部对下一步奶业发展已作相关部署: 一是要种好草,养好牛,筑牢产业根基。汇聚资源、技术等手段,夯实奶源基地建设,以节本增效为目标,提升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率、资源利用率和数字化应用率,持续开展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扩大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全面普及青贮饲用玉米饲养技术,提升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的普及率,持续推进奶牛营养改良,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完善奶牛育种数据平台,加大对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的支持,增强良种的自主供应能力。 二是高标准严监管,守住安全底线。乳品质量安全要对标“四个最严”的要求,修订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落实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的精准化、全时段的管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建立健全养殖、加工、流通等全过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推进监管信息互查、共享,合力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三是补短板,稳链接,健全产业链条。支持乳品企业提高自有奶源的比例,提高产业链前端原料供应的稳定性,鼓励有条件的奶农拓展自我发展能力,结合休闲观光、乡村文旅发展民族特色乳制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主产省建立健全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督促购销双方签订和履行规范的生鲜乳收购合同,推进第三方检测试点,保障养殖加工合理收益,加快奶酪、乳清等生产工艺和设备创新,支持扩大乳清乳糖等干乳制品生产,推动全产业链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利互补格局,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四是调结构抓科普,促进供需适配。深入研究乳品消费变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一步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巩固常温液态奶市场,发挥低温奶新鲜优势,挖掘低温奶的市场潜力。普及乳制品营养知识,展示国产乳制品的良好品质,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加大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加快研发适合国人的奶酪等干乳制品,鼓励发展民族奶食品,加大优质平价为基础的供给,提高乳品供需的适配度。创新乳品消费形式,在稳固线下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型营销模式,满足群众方便、快捷、个性化的乳制品消费需求。 |
上一篇:肉牛养殖的运作模式初探
下一篇:肉牛行业趋势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