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耳)症是发生在猪群中以相互啃咬尾、耳部为特征的一种恶癖,由猪体诸多不适因素诱发。以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尤以12~16周龄的猪最易发生。 【病因】 发病因素与以下原因相关: 1. 环境 木板结构的猪圈可增加咬尾(耳)症的发生,用稻草垫猪圈的则发病少,饲养密度高的更易发病,合群时也可诱发。 2. 气候 低温可增加咬尾(耳)的发病率,然而高温、干燥、灰尘也可增加发病率。空气中氨、二氧化碳、硫化氢或其他气体浓度升高也可使发病率升高。 3. 光照 其强度增加也可能成为一个应激因素,增加发病率。 4. 营养 高能低纤维素、日粮能诱发咬尾(耳)症,同时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量也相关。 5. 疾病 某些临床和亚临床疾病是诱发本病的原因,如猪尾尖坏死可引起咬尾发生。 【主症】 患猪表现不安,相互啃咬对方的尾部或耳部,有的使耳、尾部破损流血,如有细菌感染,则创口处可发炎化脓,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防治】 除改善饲养管理,尽量消除以上致病因素外,可采取以下措施。育肥猪应去势,并定期驱虫。有咬尾(耳)恶癖的猪单独圈养,对咬伤的部位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并涂上碘酒,以防感染,严重者可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将尾(耳)部涂擦煤酚皂液(来苏儿)后,其他的猪即不敢咬其尾耳部,效果很好。给仔猪断尾,应在出生时断尾,距尾根1厘米处用钝口剪断尾,消毒。用黄连素液涂擦咬伤处,每日数次。黄连素有杀菌消炎作用,奇苦无比,猪只再也不敢啃咬。镇静剂的应用:在饮水中添加甲喹酮,按每50千克体重0.4克剂量,研碎后加入水中。 |
上一篇: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
下一篇:某猪场猪蓝耳病暴发案例调查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