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一排排高标准羊舍整齐排列,目之所及是成群的绵羊,“咩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 初秋时节,细雨霏霏。51岁的张效美正在自家的养殖区用自动拌料机搅拌饲料,浓浓的饲料香味随风飘出好远。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像照顾孩子一样照料着2000只黄河口滩羊。她家从2010年开始养羊,算起来已经12年了,靠着养羊,在东营市区买上了145平米的房子,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好日子。 如今,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肉羊存栏量达150万只,年出栏量300万只。从事肉羊养殖、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经营的群众达到1.8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60亿元。盐窝,被称为“中国肉羊育肥基地”、“山东肉羊产业第一大镇”。 盐窝镇地处渤海南岸,历史上曾经是一望无际的盐滩,居民以晒盐为生,原盐在此集中外销。所以,这里最初叫做“盐墩”,后改称“盐窝”。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对盐窝盐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作为退海之地,盐窝镇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业不发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这里辽阔的荒滩,优质的牧草,却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 曾经,养殖户分散经营,饲养管理简单粗放,抗风险能力弱,都在制约着滩羊产业发展。然而,一切总是在嬗变之中。多年来,盐窝镇历届领导班子将肉羊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一号工程”,开会研究肉羊产业最多,调研去看肉羊产业最多,全镇上下形成了围绕“羊产业”抓项目谋发展的氛围。 1997年,盐窝镇政府主导建设了鲁北畜产品大市场,集中全镇肉羊屠宰户到市场统一屠宰、集中销售。2006年,盐窝镇政府主导建设了全镇第一个存栏量4万只、可容纳40户的规模化养殖小区,拉开了规模养殖肉羊的序幕。2008年,随着一批肉羊深加工企业的成立,盐窝镇肉羊屠宰行业引入了半自动化屠宰设备,促进了行业进一步发展,同步带动了肉羊育肥行业的壮大。此后,该镇陆续建成了12个规模化养殖园区,肉羊养殖由此成为盐窝镇支柱产业之一。 2019年以来,针对肉羊产业布局散、档次低、链条短、监管难等问题,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三级共同发力,建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标准化养殖基地总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4200亩,建设高标准羊舍305栋;配套引进了12个肉羊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成黄河口滩羊智慧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羊只入园到喂养、防疫、出栏等全链条的智慧化监管。初步形成了自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到饲料加工、废弃物处理、屠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 进入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两侧是绿化带,接着是一排排蓝色彩钢顶棚的高标准羊舍。对当地老百姓来讲,和以前的小规模养殖相比,在园区内从事养殖,效益和规模都能得到大幅增加。一期工程完工后,便吸引了大批养殖户入驻。 2020年,盐窝镇薄村村民薄纯俭自愿成为第一批进驻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的养殖户。“原来都是人工饲喂,费时费工,而且养殖规模小。搬到园区后都是机械化,大大节省了人工。我现在有两个羊舍,从过去300多只扩大规模到2000多只。自从进入产业园区以后,一年的收入达到100多万元,是过去散养收入的10多倍。”说到这里,薄纯俭脸上洋溢着笑容。 盐窝镇畜牧办主任、黄河口滩羊养殖园负责人吴星华介绍,在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同时,标准化养殖能够提升滩羊品质,使滩羊肉质更好,疫病更少。园区采取“大管理,小经营”的管理模式,“大管理”就是必须在园区内服从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小经营”就是自己买饲料,但是必须得符合园区准入要求,坚决不容许使用抗生素、不合格饲料。 养殖户薄纯俭说:“园区的羊棚内水、电等配套齐全,技术员专门为羊搭配‘营养餐’,还有自动投喂车喂养,羊群饮用的全部是矿物质丰富的矿化水和盐水。剪羊毛的、卖饲料的、兽医也都在跟前,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养滩羊,找农行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摆在养殖户面前的是资金短缺难题,买羊买饲料都离不开资金支持。 怎样解决滩羊发展的金融配套服务问题?利津县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和山东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发“金穗农担贷”,用以解决养殖户的“卡脖子”难题,支持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 |
上一篇:中国肉牛产业警示录
下一篇:肉牛养殖的运作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