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妊娠期是指母猪从配种完成后至分娩这一阶段。母猪平均妊娠期为114d,大约占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75%。妊娠期饲养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母猪的受胎情况、怀孕期间胚胎成活率、仔猪出生重、乳腺发育等,同时对母猪哺乳期的失重、仔猪断奶重、母猪非生产天数和使用年限有间接的影响。文章就怀孕母猪妊娠阶段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阐述。 1 怀孕母猪的生理特点 正常母猪发情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若母猪未受孕,在黄体期末期(间情期第15~16天),子宫分泌PGF2α进入血液通过子宫静脉通路溶解黄体,从而再次启动发情。若母猪受孕,则孕体(胎儿、胎膜和胎液复合体)在妊娠11~13d产生雌激素。雌激素可促使母猪识别妊娠,增强子宫血流和电解质活动以及子宫体的分泌作用,同时使子宫分泌的PGF2α进入子宫腔而不是进入血液从而防止溶解黄体,黄体持续产生孕酮从而维持妊娠。母猪妊娠后性情变的温顺,喜安静、贪吃好睡,基础代谢率降低,皮毛光亮,容易上膘。 配种完毕至30d为怀孕前期,母猪卵子受精后形成合子进入卵裂期,受精卵大约配种后2~2.5d进入子宫,处于游离状态,在子宫腔内迁移均匀分布。大约在配种7d左右胚胎脱出透明带。胚胎在配种9~13d在子宫内进行定位及开始附植。附植初期胎盘形成前没有保护物,胚胎易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出现死亡,为胎儿的第1个死亡高峰期。大约30%左右的胚胎在这个阶段死亡,在怀孕的第3~5周,是胚胎快速发育、身体部分以及器官开始形成,在争夺胎盘的分泌物过程中强存弱亡,这个阶段为胎儿死亡的第2个高峰期。 怀孕30—85d为怀孕中期,此时胚胎已经着床完毕和着手发育,处于缓慢生长阶段。流产及胚胎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怀孕60d和90d胎儿体重占出生重的10%和32%~39%。其中怀孕7090d为乳房快速发育的阶段,此时应避免高能量的饲料饲喂,减少脂肪堆积影响泌乳。 怀孕第85天至临产为怀孕后期,此时胎儿快速生长,仔猪大约70%的出生重在此时完成生长。此时应补充更多的饲料满足生长,但同时因胎儿的压迫,胃容量减少,部分母猪可能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的情况。 2 妊娠母猪的猪群排布 妊娠母猪合理排布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栏舍,同时减少猪只怀孕期间转群从而减少应激,确保满足目前生物安全防控需求的妊娠期排布有两种方法。 2.1 设立专门的配种及怀孕前期饲养区域 本排布主要方法为:母猪配种前,将待配的猪只放置到配种区,后续本批猪配种完成后,将未参与配种的猪只挑选出,其余猪只进行并栏。待母猪配种30d做完孕检以后,确定怀孕的猪只转入妊娠区。失配猪只转至待配区域或机会区域。 本种方法的优势为怀孕前期猪只专门单独饲养,便于集中管理和单独护理。同时也有利于为怀孕前期母猪提供相对安静和卫生的环境。因失配母猪主要集中在怀孕前期,怀孕中后期不会有太多的栏舍空余,能够确保栏舍利用率。不足是猪只在怀孕期间要转栏一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量和产生母猪应激。 2.2 整个配种怀孕舍作为一体进行管理 配种舍分为配种妊娠区、缓冲区和机会区。配种妊娠区主要进行猪只的配种和怀孕猪的饲养工作,缓冲区指每个批次配种时,将10%左右的猪只在缓冲区配种,若配种妊娠区有母猪失配可将此区域的猪只填补进去,从而提高栏舍利用。机会区主要存放返情、空怀超期未配种等异常猪只。具体操作为配种前将待配猪只依次转入配种妊娠区,部分猪只转入缓冲区。完成配种后,将未配猪只转出,配种猪只集中。若猪只受孕则在此区域饲喂至转产。若猪只失配则将失配猪只转出,将缓冲区域的猪只转入其中。 本种方法优势为大群猪只配种后就不进行转动,可以减少猪群应激,减少工作量有利于生物安全。不足是怀孕前期的猪只不能做到单独饲喂和专门管理。 |
上一篇:夏季给产房母猪降温的12种方法
下一篇:猪的液体饲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