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碱基编辑技术是以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为基础衍生出的能够对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编辑的一项新技术。与CRISPR/Cas9 技术系统不同,单碱基编辑系统通过在双链造成单切口后对碱基进行单碱基的替换,有效解决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双链断裂易产生片段插入或者缺失的缺陷,提高单碱基编辑的精确性及效率。本文介绍了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osine Base Editor)、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以及最新的引导编辑系统(Prime Editing)的建立过程、原理、优缺点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单碱基编辑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1 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创建与优化 1.1 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创建 单核苷酸变异(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SNVs)是动植物产生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也是人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动植物育种、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一种精确且高效实现碱基替换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发了单碱基编辑系统。 1.1.1 CBE 的建立与原理 2016 年,Komor在Nature杂志上首次报道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且不需要引入DNA双链断裂即可进行单碱基转换的基因编辑技术——CBE。与CRISPR/Cas9系统相比,CBE 在原系统基础上改造了Cas9 蛋白(dead Cas9、dCas9),并添加了胞嘧啶脱氨酶。Komor对野生型Cas9 蛋白上引入2个氨基酸突变Asp10Ala 和His840Ala,在去除Cas9蛋白剪切DNA双链的能力的同时,保留其结合DNA 靶位点的活性;而胞嘧啶脱氨酶有将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为尿嘧啶(U)的能力。该系统工作时,guide RNA 将dCas9 引导至靶位点,dCas9与DNA双链结合但不发生切割,胞嘧啶脱氨酶使靶位点上的胞嘧啶(C)脱去氨基变为尿嘧啶(U),当DNA 发生复制时,该靶位点上的尿嘧啶(U)会变成胸腺嘧啶(T),而DNA 双链中互补链中靶位点互补的碱基也会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从而实现G:C 与A:T 碱基对的替换(图1)。
|
上一篇:中国种猪产业现状分析
下一篇:我国自主培育白羽肉鸡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