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病

猴痘的流行及防治

日期:05-23 作者:佚名- 小 + 大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类似于人天花的一种罕见病毒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区。1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的绿猴中发现,后来发现许多非洲啮齿类动物,如鼠和兔子均能感染猴痘病毒。1070年刚果首次报告人类感染猴痘病例。2003年5月,首批人猴痘患者在西半球美国出现并迅速蔓延,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1、流行病学

猴痘原分布在非洲国家热带雨林地区。扎伊尔、利比里亚、喀麦隆、象牙海岸、塞拉里昂、刚果等国曾报告有疫情发生。全年均可发病,以7~8月为高峰。在这些疫区存在着猴痘病毒宿主。自1970年出现人猴痘病例报告以来,发生了多次流行,特别是1996年2月至1997年10月在刚果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疫情爆发,确诊病例511人。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主要为动物-人的传播,人们被感染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感染此病。人-人传播发病者占全部病例的比例在各次暴发流行中报道不一,但其传染性低于天花,目前记载最长的人-人传播仅有5代。可通过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伤口或病毒污染物而传播。

好发人群:与啮齿类动物密切接触者,如动物饲养员、野外工作者、宠物爱好者等。

2、临床症状

人被猴痘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大约2~3周,平均12天,随后会出现高热、头痛、背痛、全身不适、咳嗽、淋巴结肿大,偶尔发生腹痛。病程中还可并发细菌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人猴痘的临床表现类似天花,但一般症状较轻。病程可分为侵袭期和皮肤发疹期。

侵袭期:特征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痛、淋巴结肿胀、背痛、肌痛和极度虚弱等。

皮肤发疹期:全身都可发疹,95%病例皮疹发生在面部,75%病例发疹在双手手掌与双脚脚底,身体部位几乎同时发疹。持续10天左右,皮疹从斑丘疹发展到水疱、脓疱,最后形成痂壳。持续3周时间,痂壳脱落消失。

其他症状:全身病变损伤部位从几个到几千处不同,70%的病例损伤口腔黏膜,30%损伤面颊,20%损伤眼脸和角膜。有些患者在皮疹出现前可发生严重淋巴结病,出现淋巴结病变有助于猴痘鉴别诊断。因为天花和水痘都不会出现淋巴结病变,猴痘症状通常可持续14~21天。

并发症:猴痘病程中可并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发展成败血症。重型病人可发生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肺部感染: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呼吸窘迫综合征: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3、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疑似病例诊断及确诊病例判断。

流行病学资料:与感染病毒的动物(已发病和未发病者)有过接触。与有或无症状的患者有过接触。在疫区与疑似患者或易感动物有过接触。

临床表现:特征性皮疹发展过程及皮疹形态同一性;发热及流感样症状;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病毒培养阳性。

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结果阳性。电镜下观察到正痘病毒,除外其它种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到正痘病毒并除外其它种病毒。

上一篇:犬源性利什曼原虫病的综合防治

下一篇:我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