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占武 “生态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在畜牧养殖业中,生态问题同样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现如今,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每年所产生的养殖废弃物载量已不容忽视,尤其在养殖密集区,养殖废弃物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对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河北畜牧网记者专程拜访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专家、河北省有机与生物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占武研究员,带领大家一同了解河北省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是如何做的。 利益在左 生态在右 让种养融合带来共赢 河北省是畜牧大省,全省蛋、奶、肉产值均在全国前列,河北省畜牧业在不断壮大,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还面临着大量养殖废弃物带来的诸多挑战,河北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为1.08亿吨,畜禽养殖COD(化学耗氧量)、总磷和氨氮排放量在全国分别占第三、第三和第六位。畜牧养殖废弃物带来的生态环保形势尤为严峻。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王占武研究员介绍,国家层面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非常重视,河北省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于2017年就制定了《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针对省内实际情况,转变观念,取得了显著效果。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要统筹推进,未来的农业也需要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不断融合共生,无论在养殖端还是种植端,都要在相互协同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整体,王占武研究员介绍说,“适度规模养殖,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已成为业界共识。他们根据河北省在畜禽养殖废弃物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后,建立了三个不同的处理利用模式,通过实践,这三种模式很适合河北省的生产情况,代表性企业也运行良好,综合效益非常显著,典型企业均获得良好综合效益,发展势头迅猛。 首先是“种养一体园区循环模式”。这种模式类似欧美国家的大型农场,种养结合,园区内能实现农畜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我省的典型企业,如河北津龙公司,通过自建的生物发酵有机肥厂和沼气发电工程,充分处理和利用了园区内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每年节约了大量电费和化肥投入,基本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内部循环,其他企业,如武安智寿源林牧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公司、廊坊欧华农牧公司等企业也都通过种养结合一体化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了粪污的循环利用,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肥料化区域循环模式”,也叫“第三方处理利用模式”,就是在中小养殖场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专业化有机肥料企业,将周边养殖户(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部分作物秸秆先进行生物发酵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或进行深加工,与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微生物和营养元素结合,转化为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等种植业需要的高价值产品,从而突破有机肥不能远途运输的障碍,是解决区域性过剩的有效途经。如石家庄金太阳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该公司地处晋州、藁城、无极蛋鸡养殖集中区,有效处理和利用了当地蛋鸡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每年可向市场输出大量优质生物有机肥。 第三种模式是“种养肥三产融合模式”,就是在规模种养农区,养殖业、种植业和有机肥料三类经济独立实体,采用契约结盟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一定区域内农畜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如河北优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有机肥生产企业与生猪、肉鸡养殖企业签订养殖粪便供应协议,与高端农产品种植机构签订供肥协议,三方融合,构建形成了区域性循环农业产业链,解决养殖场粪污处理难的同时,为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和土壤健康保育提供了优质肥源。 通过多种模式的建立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农牧企业组织转变了思想认识,从被动变为主动,养殖户在意识到养殖废弃物造成污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去转化为资源,种植户越来越多的通过施加有机肥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改善土壤的营养平衡,实现了多方共赢。 |
上一篇:猪场非洲猪瘟防控之人员管理
下一篇:饲料生产质量事故频发,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