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饲料厂规范化管控 2.1.1.1 原料来源管控 对原料的生物安全等级进行排序,临储玉米源头发运,与供应商、司机分别签订承诺书,发现有违反规定的,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粮库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周边 1 km 范围内禁止存在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或者冷库等肉制品存储站、中转站、销售场所;原料发运期间,每日所有工人须换衣换鞋,减少对原粮的直接接触;对设备进行消毒,杜绝与其他风险原粮共用带来的交叉风险;所有装货车辆不允许运载牲畜、家禽、肉制品等,司机禁止食用、携带肉制品,装车前对车辆车底消毒、覆膜,装车后加盖雨布,整个运输期间全程密闭,不与外部环境接触。 2.1.1.2 饲料加工管控 饲料加工灭菌标准为温度 85 ℃,饲料调制 + 保持> 3 min,保温仓保持5 min;整个制粒过程均须在线温度监控,确保灭活非洲猪瘟病毒;锁定制粒机关键参数,整个操作过程均在监控界面内,确保可追溯;所有人员出入车间均须洗澡更衣;进入成品料区域,须再次洗澡换衣,并在工作群内向负责人报备,经审批后进行出入口登记,然后进入作业;所有物资均须消毒后方可进入。 2.1.1.3 饲料运输管控 车间加工生产的成品料,属于无菌饲料。为保证饲料不被污染,成品料从车间运输至猪舍之前,要求在完全密封的环境存放,不得接触外部环境。整个运输期间车厢盖保持密闭,司机中途无特殊情况不得下车,车辆有 GPS 定位,车辆调度员随时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抽查监控。 2.1.2 养殖场规范化管控 养殖场实行“大规模、一体化、全自养”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配有专职兽医人员,负责饲养场的防疫、疫病控制、用药和卫生等各项管理,加强养殖过程日常监控。猪舍全部安装自动饲喂系统、独立送风系统、光照系统、智能巡检系统、升降温系统、出风除臭灭菌系统,上述系统全部为数字自动化模式,减少人员出入。 2.1.3 无害化处理中心规范化管控 无害化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为30 t,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坚持“死猪零流失、病源零传播、环境零污染、监督零盲区”4个“零”原则,确保对整个养殖过程中的死猪和所有废弃物进行规范无害化处理。 2.1.4 洗消中心规范化管控 洗消中心建立相关制度及清洗台账,每日可清洗、消毒车辆 50 余辆。长途运输猪只使用专用的空气过滤车辆,提前规划运输路线,确定运输负责人,确保运输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2.2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2.2.1 生物安全管理 成立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各生产单元生物安全管理流程标准。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对各个创建单元进行生物安全检查,确保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2.2.2 人工物理屏障和缓冲区设置 2.2.2.1 饲料厂区域设置 建立三级道路清洗消毒点,司机等人员须经过换衣、换鞋、雾化消毒后方可进入厂区;原料与成品区域隔离,原料车与成品料车从不同入口进出饲料厂,做到不交叉;饲料厂区域内对原料区与成品料区进行物理隔离,不同区域员工着不同颜色衣服,不交叉、不串岗;饲料生产区域内,用物理隔离带把饲料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开,员工上班必须进入沐浴房沐浴换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域,进入生产车间须进行二次换衣、换鞋。 2.2.2.2 养殖场区域设置 养殖场区 500 m 区域设置三级道路卡点,即养殖区域用围墙与外界形成物理隔离,养殖场内部设置场内隔离区,场区大门口设置消毒关卡和隔离宿舍,对进入的车辆、物资、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隔离管理;各养殖场建立生物安全三级防控体系,从区域、场周边、场内,以人流、车流、物流、猪流为切入点,阻断病原传播途径,严抓生物安全防控,确保生产安全稳定。为保证生物安全制度有效落实,在整个养殖环节,与养猪生产相关的各业务部门共同协作,保证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有效执行。 2.2.2.3 无害化处理中心区域设置 配备 5 辆封闭式专用收集车辆,收集人员经过专门消毒培训后上岗,采取专车、专人、固定拉运路线、一场一拉运、一场一烘干的工作模式,及时收集,及时拉运。无害化处理中心内部生活区、生产区用实体围墙阻隔。 2.2.2.4 车辆洗消中心区域设置 洗消中心通过实体围墙与外部隔开,大门处安装防护板。洗消中心内部实行严格分区管理,脏区、净区之间通过围栏隔开,工作人员着不同颜色工装,人员、物品不交叉。 |
上一篇:“网红猪场”给我们的启示——浅谈泛生态养猪理念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