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温度的影响 中草药注射剂如果所含的高分子杂质未除尽,在水中会形成胶体状态,在灭菌时遇到高温,可破坏胶体状态产生凝聚,放冷后析出沉淀。因此灌封前用“热处理冷藏法”对药液进行处理,可提高注射剂的澄明度。 四、临床不合理因素 (1)稀释剂选择不当 中药注射液多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杂质多以胶体状态存在于药液中,当与输液配伍时容易因为pH值的改变而析出,从而导致沉淀、变色、不溶性微粒的出现。 在临床使用中,很多并未深入考察中药注射液与稀释剂配伍的稳定性,随意选择稀释剂,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注射用炎琥宁为穿心莲内酯提取物,在选用稀释剂时,应按照说明书的推荐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因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3.2 ~ 5.5, 药 物 在 此 pH 值范围内不易水解,而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 ~ 7.0,容易水解甚至析出油滴样乳状沉淀。黄芪、川芎嗪、血栓通注射液选用葡萄糖溶液稀释,其不溶性微粒明显较选用生理盐水为少,而清开灵注射液选用生理盐水稀释则比葡萄糖溶液不溶性微粒少。 (2)药物配伍不当 近年来,中兽药注射剂或与其他兽用注射药物配伍现象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其混合注射的组合频度,以 2 种药物的配伍为主,占 60%;而 3 ~ 5 种配伍组合的频度也较高,分别为25%、40%。混合注射可减少注射的次数,减轻家畜禽的痛苦,简化治疗工作的操作难度,往往还可以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合理,则会出现不少药物在混合后性质发生变化: ① 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的药品配伍时一般会有外观的变化,如颜色、澄明度的变化,产生气泡、浑浊、沉淀、结晶等,更有肉眼不可见的物理变化。 ② 理化性质的变化,没有配伍禁忌的药品配伍时,其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应引起临床兽医药工作者的注意,如pH值变化、含量 ( 效价 ) 的变化、渗透压及离子平衡改变、稳定性改变、不溶性微粒增加等。 (3)热原量的累加 据兽医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兽用双黄连注射剂 ( 包括粉针剂 ) 不可配伍的制剂:含钾的复方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 (5% GS 输液 )、氨苄西林钠、妥布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维生素C、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红霉素 ( 与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时产生混浊或沉淀、白霉素、氯霉素、氢化可的松;兽用清开灵注射液不可配伍的制剂:维生素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 高糖维持液 )、复方乳酸钠、维生素B、维生素C、青霉素、盐酸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配伍。 穿琥宁注射液不可配伍的制剂: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钠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硫酸西索米星、硫酸妥布霉素。 兽用鱼腥草注射液不可配伍的制剂:普鲁卡因。 (4)未严格掌握临床适应征及应用原则。 如清开灵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适用于温邪入里证,不宜用于表征恶寒、发热症者;双黄连注射液药性寒凉,受热后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者使用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也属错用。 (5)配药及滴注时间控制不好。 过早地把中药注射液加入稀释液,这会导致不溶微粒大量增加,二则中药注射液并不很稳定,时间过长,会导致含量降低,甚至变色、析出沉淀等现象。 在滴注时如滴注时间过快,会导致药物局部浓度过高,可使不溶性颗粒在毛细管内聚积,堵塞而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 而滴注时间过慢,中药注射液容易发生水解、氧化、变色、pH 值改变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滴注时间,一般以 2 h 内滴注完毕为宜。 目前兽医临床上对中兽药需求较多的中药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连翘、蒲公英、地丁、野菊花、夏枯草、龙胆草、白头翁、苦参、大黄、金银花、鱼腥草、穿心莲等;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中药, 主要为消食健脾类,如山楂、麦芽、陈皮等, 以及与之配方的补中益气类, 如黄芪、山药、白术、甘草、黄精等;具有驱虫作用的中药,如使君子、贯众、槟榔等。 |
下一篇:猪场常用抗生素使用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