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从2009年以来的四次政策调整来看,收储相关政策本身的管控意愿和实际执行力度是逐步减弱的;管理层在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而进行储备管理之前,越来越倾向于给市场自我调整留出足够空间。在实操层面,猪肉收储的数量和频率也在减少。因此收储的意义更多在于对市场心理的影响,以及期货和股市的炒作题材。2022年生猪价格能否真正见底和转势,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反转。 自2009年开始猪肉收储以来,相关政策已经经历了四次调整。通过对历次政策调整、执行及其效果的回顾,可以窥见2022年即将开始的收储会如何演变,以及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生猪市场。
2009上半年,猪价长期徘徊在10元/公斤以下,生猪养殖陷入全面亏损。于是国家在2009年制定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成为以后历次调控预案政策的模板。2009年版的预案中,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预警指标,将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作为参考预警指标;主要调控目标为猪粮比价不低于 5.5。在关键的响应机制方面,与猪肉收储相关的内容包括: 当猪粮比价连续四周处于 6.0-5.5 之间(蓝色区域)时,启动三级响应,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当猪粮比价低于 5.5 时,启动二级响应,通过财政贴息的形式鼓励大型猪肉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和猪肉深加工规模;当猪粮比价连续四周处于 5.5 -5.0 之间(黄色区域)时,继续启动二级响应,进一步增加中央政府冻肉储备,同时要求主销区和沿海大中城市增加地方冻肉储备,还可以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的活体储备;当猪粮比价低于 5.0(红色区域)时,启动一级响应,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冻肉储备规模。 政策出台后不久,2009年6月5日冻猪肉收储启动。从当年5月初到6月中旬,猪粮比连续7周低于6.0,但并未跌破5.5;因此该次收储是按照三级响应机制启动的,收储量共计12万吨。收储后猪价触底反弹,至9月份回升到12元/公斤以上,较收储前涨幅超过20%,全行业普遍实现盈利。 2010年上半年,猪价再度跌破10元/公斤,猪粮比自2月初开始连续23周在6.0以下;自3月初开始连续19周在5.5以下;4月初首次跌破5.0;自5月中旬开始连续7周在5.0以下。于是当年4-7月份按照二级或一级响应机制先后启动了5次收储,收储总量29万吨,这是迄今为止收储力度最大的一年。收储结束后,猪价持续回升,至9月份猪价接近13元/公斤,涨幅30%。本轮猪周期也正式进入上行通道。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在修订2009年预案的基础上,出台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预案中,仍以猪粮比价为基本预警指标,参考预警指标缩减为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上调为猪粮比价不低于6.0。与猪肉收储有关的响应机制方面,二级和三级响应机制与2009年预案基本相同;而一级响应机制的政策力度则明显加大,主要内容为:当猪粮比价低于5.0(红色区域)时,启动一级响应,继续增加中央冻猪肉储备规模。地方政府也要继续增加地方冻猪肉储备规模。如有需要,可报请国务院同意,继续增加中央冻猪肉储备规模,并要求地方政府继续增加地方冻猪肉储备规模。同时,采取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大型猪肉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扩大猪肉深加工规模。 |
上一篇:2021年中国生猪行业运行情况总结及2022年后市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