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科学家的努力,许多病原体的自然宿主已经被找到。例如,狂犬病毒会潜伏在各种哺乳动物体内;拉沙热病毒、汉他病毒在啮齿动物体内;造成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则广泛存在于蜱虫、绵羊、鹿、啮齿动物等小型哺乳动物体内。 研究者还成功定位了埃博拉病毒的近亲、马尔堡病毒的蝙蝠自然宿主。2007年,研究者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座金矿中的埃及果蝠体内分离出了马尔堡病毒。5年后,另一群科学家在乌干达一处国家公园的洞穴中,发现其中2.5%的埃及果蝠携带马尔堡病毒。 不过,即便科学家成功确认了病原体的一种自然宿主,也不意味着这种病原没有其他的宿主,能够感染诸多不同的物种,给了人畜共患病原体“狡兔三窟”的余地。 例如,从1976年开始,科学家一直认为纳塔柔毛鼠是拉沙热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它们进入人家偷米吃,并在家中遗留尿液或鼠粪,人们在接触这些排泄物或吸入空气中悬浮的病毒颗粒后,就会感染。被感染的人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肌肉痛等症状,有些人会永久失聪或死亡。当地人为了阻击疫情,尽量将食物储存在防鼠容器中,也不在家中留下厨余垃圾,但拉沙热随后每年还是会在西非杀死成千上万人,意味着病毒还有其他不同的自然宿主,以及人们未知的传播途径。 到了2016年,才有德国科学家团队在尼日利亚、几内亚发现了另外两种小鼠也携带拉沙热病毒,其中一种与纳塔柔毛鼠生活习性显著不同,因此潜在的传播途径也并不一致。 被感染动物的免疫系统特征,也对传播有影响,例如,啮齿动物体内,调节T细胞会减少效应T细胞对汉他病毒感染的攻击,因此汉他病毒可以在啮齿动物体内不断扩增,直到有机会感染另一种宿主(如人类)。又如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类,体内会产生较多的T细胞和干扰素,而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白顶白眉猴,免疫反应则没有这么强烈,这让SIV病毒有了更多扩增和感染新宿主的机会。
▲图左侧:除了感染人类的恶性疟原虫(黑色三角)外,大猩猩和黑猩猩也是多种其他疟原虫的自然宿主; 图右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很可能是从猿类跨物种传播至人类群体中 环境因素对疫病暴发的影响 人们目前还不完全了解病原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的机制,但一部分研究已经显示,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的因素也对疫病暴发有影响。 以亨德拉病毒为例,长达20年的跟踪数据显示,长期的干旱气候突然转为雨季时,桉树等植物不再开花繁殖,而是转向生长阶段。失去花蜜供应的狐蝠会飞向农场等牲畜和人类聚集的地区觅食,并通过排便释放病毒。马匹在接触病毒后被感染,随后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当地兽医戏称,“天上一下雨,亨德拉就来了。” 研究蝙蝠的行为规律,有实际意义。近年来,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面临着从干燥的厄尔尼诺气候转向湿润的拉尼娜气候。2017年,看到当地的蝙蝠开始挨饿,科学家成功预测了亨德拉病毒暴发事件。 在肯尼亚,研究者发现裂谷热疫情的暴发与降雨相关联。裂谷热病毒除了直接在牲畜与人类间传播之外,还可经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在降雨密集、气候湿润的月份,蚊虫繁殖增加,当地牲畜的疫病也达到高峰。 随着气候变化与极地冻土的消融,一些埋藏已久的古老病毒将会与人类发生接触。极地地区的狐狸、狼和北极熊也是疾病的潜在携带者。 |
上一篇:牛瘤胃切开术(图)
下一篇:奶牛子宫炎的防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