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部、省厅决策部署,聚焦动物防疫五类16项公益性服务,在全国首家整设区市推进“1+N”模式兽医社会化服务,打通村级兽医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破解多年来养殖场户防疫不到位、潜在疫情威胁难题,全面破解多年来乡村兽医报酬过低、引发老兽医上访难题,全面破解多年来兽医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短板、低水平运作难题。 一、高位谋划,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 系统化框定服务内容。将原来仅强制免疫单一性的动物防疫服务拓展为“1+N”模式的五类16项兽医公益性服务,“1”为固定式服务,即防疫类2项服务,并实施“免疫注射、挂标、记录填写和废弃疫苗瓶回收处理”等“四同步”;“N”为拓展式服务,集收集类2项服务、报告类2项服务、采样类3项服务、协管类7项服务,“五位一体”,涵盖现行畜禽养殖行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彻底破除动物防疫“一针(免疫)定天下”思想牢笼、传统误区,形成免疫、采样、协检、弃置病死动物收集、巡查、报告、应急处置、粪污治理等活动各环节、全过程服务,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兽医社会化服务需求。 个性化确定服务主体。将全市79个有兽医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乡镇、街道、农场,按畜禽养殖规模整合为66个服务单元,其中畜禽养殖量较多的65个乡镇、街道、农场整合为62个服务单元,养殖量较少的14个街道、农场整合为4个服务单元。按每个服务单元建设一个服务企业设计,全市66个服务单元以“服务类型+乡村兽医”模式登记注册成立66个兽医社会化服务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五类16项服务交由辖区社会化服务企业承担,彻底破除原村防疫员724人一人服务一村、单兵作战、出工不出力的陈旧服务体制。 规范化设定服务标准。市防指办组织制发《全市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五类16项从业规范(试行)》五类16项服务从业标准,组织企业对标对表定思路、拿方案、促建设;制发《全市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企业建设规范(试行)》企业建设标准,组织企业对标对表赶进度、抓落实、促提升,彻底破解原村防疫员从业不规范、服务无标准的难题。目前,全市66个企业基本建设全部达到“有合法服务机构、有固定服务场所、有基本服务设施、有专门服务队伍、有稳定服务保障”等“五有”标准企业,基本形成主体多元、供给充足、服务专业、机制灵活的兽医社会化发展良好态势。 二、贴题设计,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机制创新 政策性引领。根据企业建设和提升需要,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通知》,总揽全市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全局;市农业农村局与市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全市乡镇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规范指导意见》和《全市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基本项目清单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建设、提升和规范;征市财政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意见,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全市动物防疫政府购买服务适用采购方式等有关事项的实施意见》,明确服务经费30万元以上的服务单元按单一来源采购,30万元(含)以下的服务单元直接购买;购买主体为乡镇、街道,承接主体为乡镇、街道辖区的社会化服务企业,从政策、建设、采购和服务四个环节发力,创设“1+N”模式发展、提升和规范的政策机制。 择优式用人。企业在员工录用环节,按照“引进一批、留用一批、清退一批”的原则,精准施策,把控“四转”,择优录用村防疫员,同时引入执业兽医和其他较高素质人员,打破原单一使用村防疫员的用人体制,为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打通一条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用人通道。即将村防疫员通过乡村兽医备案,转换为乡村兽医;将灵活就业人员的村防疫员,通过登记注册转变为企业职工;将原使用村防疫员固定不变的用人模式,转型为由企业根据业绩考评动态调整;将原村防疫员由农业农村单一部门单纯业务管理,转化为公司由市场、税务、劳动保障等多部门综合管理,破解了老兽医和兽医社会化服务政府“管不了、管不住、管不好”的难题。目前,全市66个兽医社会化服务企业录用员工467人,人员数量明显精简、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兽医社会化服务绩效进一步凸显。 |
上一篇: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和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