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与交通干线保持较大距离 在交通干线上每天来往的车辆多, 其中就可能有来自疫区的车辆、运输畜禽的车辆以及其它动物产品的车辆。这些车辆在通行的时候, 随时都有可能向所通过的地方排毒, 对交通干线附近造成污染。 从近年来家禽疫病流行的情况看, 与交通干线相距较近的地方也是疫病发生比较多的地方。 2.5 与外来人员和车辆、物品的隔离 来自本场以外的人员、物品和车辆都有可能是病原体的携带者, 也都可能会给本场的安全造成威胁。生产上, 外来人员和车辆是不允许进入养鹅场的, 如果确实必须进入, 则必须经过更衣、淋浴、消毒, 才能从特定的通道进入特定的区域。 外来的物品一般只在生活和办公区使用, 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也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其中, 从场外运进来的袋装饲料在进入生产区之前, 有条件的也要对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 3 场区内的隔离 3.1 管理人员与生产一线人员的隔离 饲养人员是指直接从事鹅饲养管理的人员, 一般包括饲养员、人工授精人员和生产区内的卫生工作人员。非直接饲养人员则指鹅场内的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司机、门卫、炊事员和购销人员等。非直接饲养人员与外界的联系较多, 接触病原的机会也较多, 因此, 减少他们与饲养人员的接触也是减少外来病原进入生产区的重要措施。 3.2 不同生产小区之间的隔离 在规模化养鹅场会有多个生产小区, 不同小区内饲养不同类型的鹅 (主要是不同生理生长阶段或性质的鹅) , 而不同生理阶段的鹅对疫病的抵抗力、平时的免疫接种内容、不同疫病的易感性、粪便和污水的产生量都有差异, 因此, 需要做好相互之间的隔离管理。 小区之间的隔离首先要求每个小区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0m。在隔离带内可以设置隔离墙或绿化隔离带, 以阻挡不同小区人员的相互来往。每个小区的门口都要设置消毒设施, 以便于出入该小区的人员、车辆与物品的消毒。 3.3 饲养管理人员之间的隔离 在鹅场内不同鹅舍的饲养人员不应该相互来往, 因为不同鹅舍内鹅的周龄、免疫接种状态、健康状况、生产性质等都可能存在差异, 饲养人员的频繁来往会造成不同鹅舍内疫病相互传播的危险。 3.4 不同鹅舍之间物品的隔离 与不同鹅舍饲养人员不能相互来往的要求一样, 不同鹅舍内的物品也会带来疫病相互传播的潜在威胁。要求各个鹅舍饲养管理物品必须固定, 各自配套。公用的物品在进入其它鹅舍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3.5 场区内各鹅舍之间的隔离 在一般的养鹅场内部可能会同时饲养有不同类型或年龄阶段的鹅。尽管在养鹅场规划设计的时候进行了分区设计, 使相同类型的鹅集中饲养在一个区域内, 但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的可能。例如, 鹅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通风换气, 舍内的污浊空气 (含有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 向舍外排放, 若各鹅舍之间的距离较小, 则从一栋鹅舍内排放出的污浊空气就会进入到相邻的鹅舍, 造成舍内鹅被感染。 3.6 严格控制其它动物的滋生 鸟雀、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在鹅场内的生活密度要比外界高3~10倍, 它们不仅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而且会使平时的消毒效果显著降低。同时, 这些动物还会干扰家禽的休息, 造成惊群, 甚至吸取鹅的血液。因此, 控制这些动物的滋生是控制鹅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预防鸟雀进入鹅舍的主要措施包括:把屋檐下的空隙堵严实、门窗外面加罩金属网。预防蚊蝇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场区内外的积水, 粪便要集中堆积发酵;下水道、粪便和污水要定期清理消毒, 喷洒蚊蝇杀灭药剂;减少粪便中的含水率等。老鼠等啮齿类动物的控制则主要靠堵塞鹅舍外围护结构上的空隙, 定期定点放置老鼠药等。 |
上一篇: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