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在2018年被发现以来,一起烈性传染能力在我国养殖行业迅速蔓延开来,导致大量的生猪死亡,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被国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并且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控制。它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和污染物等间接传播)。急性感染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形成高浓度的气溶胶,但病毒在气溶胶中的半衰期仅十几分钟,气溶胶中的病毒在较短时间内即丧失感染性。且气溶胶传播很缓慢,不存在通过空气发生远距离扩散的可能。既然如此,非洲猪瘟猖獗的原因何在?根据研究方面表明认为:第一、传播难以阻断,各种物资都可能成为带毒的载体;第二、高致死率;第三、无有效疫苗。 1、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特点 ①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所有组织均可带毒,所有体液均可排毒,如唾液、呕吐物、粪便、尿液、血液、精液等,因此病猪可携带和排除大量病毒。 ②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使其可在各种物资中长时间存在,并保持感染性。 ③ 极强的存活能力使其可通过附着于各种物资进行扩散,传播方式多样,难以阻断。 ④ 虽然自然传播速度较慢,但人为的活动和影响极大加快了非瘟的传播速度。欧洲总结其近60年非洲猪瘟流行的经验,发现最重要的四个传播方式:机场港口的生肉垃圾、猪肉和生猪的转运、带毒野猪的活动、蜱虫叮咬。 ⑤ 非洲猪瘟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征,能进入野猪和软蜱生存繁殖并排毒。一旦进入,则病毒可在环境中持续循环,难以清除。由于野猪和软蜱活动不受限,极难切断其扩散。因此,非洲猪瘟的传播能力: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效率低,感染率低;坏消息是几乎所有物品都可能带长时间带毒成为传播载体,且野猪一旦感染,将难以净化和控制。 2、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力 非洲猪瘟病毒的致病机理: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此外,病毒还对免疫细胞具有嗜性,引起全身免疫系统机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3、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现状 当前暂无有效疫苗来防控。 ① 灭活疫苗:已经被验证不能提供保护。 ② 弱毒活疫苗:非洲猪瘟病毒较难适应细胞并稳定传代,截至目前仅有的几株传代致弱毒株均发现出现了较大的基因突变,虽致病力降低,但也不能提供有效保护;自然致弱株保护力同样有限,且存在毒性返强的可能性;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是最有希望的选择,目前针对MGF、CD2v、9GL等基因进行缺失,发现对同源毒株可提供较理想的保护,但对异型毒株仍缺乏有效交叉保护,且一直还未实现商品化生产。 ③ 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复杂,含至少150个蛋白,因此少数几个蛋白很难诱导机体产生的全面保护,这是亚单位疫苗的缺陷。但其安全性高,因此在种猪群会成为比较好的选择;DNA疫苗和载体疫苗获得比较 容易,容易生产,但同样具有免疫原性低,保护力有限的特点,其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4、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建议 4.1 普及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 ① 引起全民重视,防控非洲猪瘟人人有责。 ② 消除恐惧,非洲猪瘟不感染人。 ③ 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
下一篇: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建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