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对基层生猪养殖模式的影响,2020年5—12月,通过实地走访及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2017—2020年华中地区A县生猪养殖场户、养殖集团公司进行了调查。A县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包括3种,分别是中型规模养殖场、“公司+农户”以及散养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3种养殖模式均遭受到一定冲击,但“公司+农户”模式生猪存栏、出栏量下降幅度最小,2017—2019年降幅分别为50.95%、32.98%;疫情稳定后,其生猪复产能力最强,与2019年相比,2020年生猪存栏、出栏快速回升97.68%、38.75%。结果表明,“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具有更强的抗疫病风险能力,值得在我国基层推广。本文为基层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当前,距离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确诊已有3年。在我国农业农村部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努力下,疫情已趋缓和,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生猪生产也稳步恢复。为了解基层生猪养殖现状和非洲猪瘟疫情对基层养殖模式的影响,2020年5—12月,以华中地区A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县13个乡镇的86个生猪养殖场户和5个养殖集团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非洲猪瘟疫情对不同养殖模式的影响,以期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1、A县生猪养殖情况 A县是华中地区经济欠发达县。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县年生产总值42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8亿元,在全县生产总值中占比为13.97%。A县在2017、2018连续两年被评定为生猪调出大县,并享受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017年生猪存栏48.0万头,其中母猪存栏5.2万头,出栏70.0万头。2018年生猪存栏40.0万头,同比下降16.67%;母猪存栏4.44万头,同比下降14.62%;出栏90.0万头,同比上升28.57%。2019年生猪存栏18.5万头,同比下降53.75%;母猪存栏1.82万头,同比下降59.01%;出栏37.0万头,同比下降58.89%。2020年生猪存栏32万头,同比上升72.97%;母猪存栏4.1万头,同比上升125.27%;出栏45.0万头,同比上升21.62%。 2、A县生猪养殖模式 通过对A县实地走访及发放30份养殖调查问卷,摸清了该县生猪养殖模式。为了便于分析,把A县按3种主要养殖模式进行划分,分别是规模养殖场(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上、1 000头以下)、“公司+农户”(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上)、散养户(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下)。 2.1 3种模式商品猪存栏情况 从表1可见,2017—2020年“公司+农户”模式商品猪存栏量最高,其次是规模养殖场,存栏量最少的是散养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3种养殖模式商品猪存栏量都明显下降:2017—2019年规模养殖场存栏量从14.88万头降至4.07万头,降幅为72.65%;“公司+农户”从26.40万头降至12.95万头,降幅为50.95%;散养户从6.72万头降至1.48万头,降幅为77.98%。2019—2020年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公司+农户”模式商品猪存栏量增长较快,增长97.68%,而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商品猪存栏增长较慢,分别增长10.07%和29.73%。此外,3种养殖模式中,“公司+农户”商品猪存栏量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时占该县生猪存栏总量的80%,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生猪存栏逐年下降,尤其是散养户降至仅6%。 |
上一篇:非瘟背景下养猪业的三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