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防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环境条件的控制、良好的操作规范及有效的防霉剂使用,抑制霉菌的生长及霉菌毒素的产生;二是,对于已经产生的霉菌毒素通过生物降解剂和物理吸附剂的使用,达到解毒和脱毒目的,消除或缓解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根据前人的报道,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需要满足以下几点:①技术上操作方便、成本低;②抑制或破坏真菌孢子或菌丝的生长和繁殖;③不能破坏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适口性;④有效地去除或破坏霉菌毒素结构使其失活;⑤不产生有毒、有害及致癌的成分。下面对饲料霉变的预防及脱毒和解毒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为饲料安全生产及健康养殖服务。 2.1 饲料的防霉变技术 对于潮湿地区的饲料或含水量大于12%的饲料,为了防止霉变的发生可在饲料中加入0.1%~0.15%的丙酸盐类或复合有机酸(丙酸、乙酸和苯甲酸),可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及霉菌毒素的产生。另据报道,植物精油也是谷物储存过程中的天然防霉剂,具有安全、天然和环境友好等优点。王利敏等研究了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肉桂醛:柠檬醛:丁香酚:薄荷醇=3:3:2:2)对玉米中霉菌生长的控制效果,发现精油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2.6%和100%。由于植物精油的应用成本较高,所以目前丙酸或丙酸盐类仍然是饲料行业首选的饲料防霉剂。当然,阴凉、通风和干燥的环境条件是防控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 2.2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和解毒技术 对于饲料中已经产生的霉菌毒素,只有通过脱毒和解毒技术来消除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和解毒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 2.2.1 物理法 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紫外线照射、热处理、颗粒粉碎、密度筛分、水洗、萃取、机械分离等处理方式。其中物理吸附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吸附剂包括硅铝酸盐类、蒙脱石、膨润土、活性炭、消胆胺(一种季铵阴离子交换树脂)等。目前常用的是蒙脱石和膨润土等物理吸附剂,此法使用成本较低,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理吸附剂对AFB1的体外吸附效果还可以,不过由于受到吸附剂品质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偏差较大,最好的AFB1吸附率可以达到90%,最差的只有20%;但物理吸附剂对ZEA和DON的吸附效果较差,吸附率只有10%~38%。另外,吸附剂还存在两个严重弊端:一是,解吸附现象,即霉菌毒素被吸附剂吸附后,受到胃肠道环境的影响,霉菌毒素从吸附剂中解离出来,重新对动物造成危害,反刍动物尤为严重;二是,吸附剂除吸附霉菌毒素外,还吸附维生素、矿物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吸附率达到45%左右,导致营养物质的缺乏。鉴于物理吸附剂存在的上述缺点,霉菌毒素物理脱毒法在生产中逐步被淘汰。 2.2.2 化学法 化学脱毒法主要是通过酸碱溶液或其他化合物分解霉菌毒素,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化学脱毒法使用的试剂主要有亚硫酸钠、硫酸氢钠、氢氧化钠和氨等。陈冉[24]研究发现,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在通气方式下,臭氧浓度为6 mg/L、花生水分含量在5%时,处理时间为30 min,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总量和AFB1脱毒率分别达到了65.88%和65.9%。化学方法虽然能降低毒素含量,但处理成本高,同时也使谷物营养物质流失,并且化学残留物还会对人畜造成危害。不仅如此,霉菌毒素经过化学处理后有可能引入新的未知毒素,对人畜造成二次危害。欧盟委员会禁止使用化学方法去除饲料及食品原料中霉菌毒素。因而,霉菌毒素的化学脱毒法在生产中几乎无人采用。 |
上一篇:减抗限抗新常态下食品动物用药思考
下一篇:暴雪灾后带给养殖户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