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饲料及农产品中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给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它的存在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会产生霉菌毒素,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霉菌污染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本期特邀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清强老师,从多种霉菌毒素的危害、霉变的防控及霉菌毒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脱毒和解毒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供行业同仁学习参考。 由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条件无法人为控制,因而霉菌生长及谷物中多种霉菌毒素的产生无法避免。通过调控谷物或饲料在收获、干燥、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及加入防霉剂可以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但对于已经产生的霉菌毒素,只能通过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霉菌毒素吸附剂或生物降解剂,来消除或缓解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当前,对于多种霉菌毒素的叠加毒性和危害研究不多,而且国内外又缺乏多种霉菌毒素共存时的限量标准,导致多种霉菌毒素的危害常被人忽视。本文从多种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危害及防控技术方面进行阐述,为饲料安全生产和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素材。 1、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危害 霉菌毒素是青霉属、曲霉属和镰刀菌属等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当谷物、饲料原料和配合料在潮湿和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就会大量快速生长和繁殖,并可能产生霉菌毒素。目前大约有100多种真菌产生300多种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农产品、饲料原料和动物饲粮中,给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及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危害,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被霉菌毒素污染,每年超过5 000万吨的粮食不能食用,直接经济损失达1 400亿美元。《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谷物霉菌毒素阳性率在90%以上,每年约2 100万吨谷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2%)受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40亿元,间接损失高达1 000亿元以上,远超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谷物霉菌毒素超标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环境和气候适宜,很适合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二是谷物的干燥、运输、贮藏和加工技术不规范所致。 在动物饲料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而且三者共存的概率较高,具有叠加毒性,其危害也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单一不超标的霉菌毒素无中毒症状,而两种不超标的霉菌毒素同时存在时却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的原因。动物在采食含有不同剂量霉菌毒素的日粮时,将表现为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免疫抑制、组织器官病变和损伤、繁殖障碍等,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严重时可导致动物死亡。另外,饲料霉变后其营养价值受损,甚至完全失去饲用价值。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Rodrigues等对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的7 049份饲料原料(玉米、豆粕、小麦、DGGS)和全价饲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FB1、ZEA、DON、伏马毒素(FB)、赭曲霉毒素(OT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45%、59%、64%、28%,其中81%的样品至少含有一种霉菌毒素。Streit等[13]调查发现,72%的饲料样品至少被一种霉菌毒素污染,38%的饲料样品被多种霉菌毒素污染。我国霉菌毒素的污染也比较严重,2018年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99%的饲料和原料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其中超过85%的饲料和原料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霉菌毒素污染。Ma等从国内众多地区收集玉米样品,其中有92%以上的样品同时检测到AFB1、ZEA、和DON这三种毒素。多种霉菌毒素共存比例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种霉菌可能会产生多种毒素,例如: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桔霉素,禾谷镰孢菌会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二是,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不同,当利用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饲料原料来配制畜禽饲粮时,导致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不可避免。 |
上一篇:减抗限抗新常态下食品动物用药思考
下一篇:暴雪灾后带给养殖户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