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快速规模化过程中的生猪养殖行业,仍在经历着猪周期。问题出在哪里?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规模化目前是一个“进行时”状态,远未达到可以“熨平”猪周期的水平。在他看来,家庭猪场的比例能够降到30%~50%,集团企业、上市公司或者头部集团企业能够占到30%~50%,基本上才能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不过,他认为,规模化养殖并不是猪周期的“最终解”,这背后的逻辑是,规模化企业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产能支撑,可以减少因猪价涨跌大幅度投机行为的发生,从而使猪周期得到且仅仅是得到最大程度的平缓。 以美国为例,它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猪肉生产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较大,自2006年开始,美国猪肉市场超过60%的供给来自年存栏量5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但美国的猪价仍呈现周期波动,只是变动幅度缩窄,同时时间跨度被拉长,猪周期得到平缓,但猪周期依然存在。 再看我国,2019~2020年,前十大养猪上市公司合计销售约4491万头、5496万头,分别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8.26%、10.43%,离规模化养殖,特别是大型企业产能占主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今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建立预警及时、措施精准、响应高效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认为,这波猪价快速下跌的原因,一是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超出预期,二是猪肉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三是行业集中压栏使得出栏活猪体重明显偏高。 “应及时开展反周期调控,应对猪周期波动,为防止生猪产能过度恢复导致新一轮‘猪贱伤农’现象出现,需加强监测预警与形势研判。”王祖力说。 |
上一篇:许衡:中国养猪业需要适度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