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分析

猪价可能在酝酿一轮超级行情

日期:10-21 作者:范圣哲、杨为敩- 小 + 大

  2021年6月9日,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更加符合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预案对2015年的调控预案做出了一些调整与完善:
  1) 丰富预警机制。增加了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该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该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2) 调整预警区间。根据价格过度上涨及下跌,设计了三级预警区间,并根据近年来的成本收益变化,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3) 分类设置储备。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
  猪肉收储对价格有提振信心的作用。本轮猪价下跌已经触发了一级预警,中央收储行动已经开始,今年已经进行了两轮收储:7月7日启动第一轮收储2万吨,10月10日开启第二轮首次收储3万吨,而10月11日生猪期货即迎来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个涨停。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从历史上看,中央收储对猪肉价格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1) 2009年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收购前,猪粮比价已经连续4周低于6:1盈亏平衡预警点,生猪价格创20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收储后,有效扭转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据原农业部480个集贸市场监测点数据,2009年6月第2周生猪价格止跌企稳,从第3周开始连续15周回升。
  2) 2010年,相比于前一年,冻猪肉收储工作提前2个月启动。收储后,4月中旬开始猪价低位震荡2个月,6月中旬后才开始持续回升。
  3) 2012年5月份,国家启动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但直到3个月后实施第二次收储猪价才开始回升。
  4) 2013年4月中旬在猪粮比价连续6周低于6:1后,国家启动收储,但直到5月初第二次收储后生猪价格才企稳,5月第3周开始连续18周回升。
  5) 2014年3月底国家启动收储,4月第1周生猪价格跌幅趋缓,4月底企稳,5月初第2次收储后猪价快速回升。
  6) 2019年3月初中央连续收储3次,累计收储量20万吨,第三次收储当天与开年相比上涨9%,到年底比开年上涨144%。
  5.进口主要满足供给缺口
  我国猪肉进口量主要跟随供需缺口变动,用于调节猪肉价格。总体来说,我国猪肉进口量和占全国猪肉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2015年之后,进口量从2015年的95.5万吨(占比1.69%)增加到2016年的202.1万吨(占比3.73%),2020年增长至528.1万吨(占比12.84%)。
  我国猪肉进口主要是用于弥补国内供给上的不足,缓解价格上涨压力。2016年国内猪肉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因此进口量大幅增加,随着17年猪价回落,进口量也随之下滑;2020年猪肉价格再次上涨,此外将冷冻猪肉的进口关税从12%暂时下调至8%,进口量也大幅增加。
  由于猪肉进口只是作为供需和价格调节手段,其变化滞后于猪肉价格变化。2021年由于猪肉价格下跌,全年进口量大概率会小于2020年。
  进口猪肉不会成为国内主要供给来源,未来还是以自产自销为主。我国猪肉进口国主要包括德国、西班牙、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大规模农场养殖为主,其成本相比国内要低很多,且受周期影响小,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统计,我国进口猪肉及猪杂碎均价折合人民币为在17-20元/千克之间,在国内猪价高企时相对成本更低。
  但是进口猪肉并不会对国内养殖产生过度冲击,因为:
  1)进口冷冻猪肉不符合大众消费习惯,更多的被餐饮、食品加工行业消化。
  2)生猪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规模进口会对我国经济体系和就业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3)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比国外更严格。我国在饲料以及添加剂的管理上标准更加严格,如禁止抗生素、“瘦肉精”等,而在国外却允许部分使用。

上一篇:2021年10月份白羽肉鸡行情分析及预测

下一篇:蛋价由惊吓到惊喜,四季度是否能冲5?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