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产业在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指导和支持下,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保障奶牛饲草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苜蓿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数量和质量问题,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需求,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苜蓿具有优质的蛋白质和优质的纤维,被称之为“牧草之王”,苜蓿产业被誉为“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促使国人充分认识到我国奶业的源头问题之一是缺乏饲喂奶牛的优质蛋白型饲草和优质纤维素饲草,其解决途径之一就是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化,大力推广苜蓿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应用。苜蓿起源于中亚,流行于全球,其粗蛋白在营养期可以达到25%,而且营养元素平衡,消化率高、促产奶性能明显,用苜蓿饲喂奶牛,是植物蛋白质和优质纤维转化为牛奶营养成分的理想途径,是奶业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按科学标准饲喂苜蓿干草,再加上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完全保证原料奶的质量标准,还可以减少奶牛代谢病,提高奶产量,降低淘汰率。为此,农业农村部于2012年及时启动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在我国北方14个省市推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苜蓿产业蓬勃而起,苜蓿产品开始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在饲草料技术途径上为全面扫除“三聚氰胺事件”的负面影响,为我国牛奶质量重新得到社会信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苜蓿产业面临的挑战 从2008年至今的12年来,我国苜蓿商品干草种植面积从30万亩增加到800万亩,苜蓿干草从10万吨增加到380万吨,但由于国内苜蓿产业起步晚,产量和质量都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尤其优质干草供应严重不足,仍然高度依赖国际进口。从2008—2020年,苜蓿干草进口量从1.8万吨/年增加至135.9万吨/年,12年间增长了76倍。其中美国是主要进口国,占全部进口量的87%。可以说,当前奶业质量安全的保障严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苜蓿生产大国。2018年6月,美国政府率先发起了贸易战,引起了进口苜蓿的一波高价操作。2019年,进口苜蓿干草到场价格从2700元/吨上涨至3500元/吨,奶牛饲养的综合成本上升了5%,每头奶牛的饲养成本增加了700元,每千克牛奶价格上涨0.1~0.2元。 鉴于此种情况,中国奶业协会呼吁中国政府将苜蓿排除于对美反制清单。尽管期限1年,但是苜蓿商品市场极大震荡,未来走势仍然不定。从食品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来看,奶业优质饲草来源严重依赖美国进口,既不符合中国是世界第一草原大国国情,也不符合民族奶业健康稳定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缺口、降低牛奶生产成本、稳定优质苜蓿市场供应、确保奶牛饲草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我国奶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2、苜蓿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质与量问题 面对我国优质奶业的长治久安和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当前急需解决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产品数量,一个是产品质量。 2.1加快提升国产苜蓿生产能力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我国总体的苜蓿商品草不足10万吨,到2020年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场消费的优质商品苜蓿干草已经达到250万吨,其中国产苜蓿干草114万吨,占供应量的46.0%,美国进口苜蓿干草118.5万吨,占47.4%,欧洲进口占7.0%。基本形成“中美对半,欧盟补剩”的局面。中国如果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国际摩擦的苜蓿市场缺口,至少需要增产符合质量标准的苜蓿干草产品135万~140万吨。更进一步讲,我国750万头泌乳奶牛,年消费250万吨苜蓿干草,处于一个非常低的饲喂水平,苜蓿饲喂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9~1/3,如果要进一步发挥优质饲草作用,达到发达国家的饲喂水平,还需要500万~1000万吨的合格苜蓿产品,在我国当前苜蓿产业发展背景下,是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2.2加快提高国产苜蓿产品质量 按照国际标准,苜蓿质量等级划分为特优级、优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从2020年苜蓿进口情况分析,美国供应的特优级和优级苜蓿占到46.2%,一级苜蓿50%,二级苜蓿3.8%。而国产特优级和优级苜蓿仅占5.0%,一级苜蓿40.0%、二级苜蓿达到44.0%。从全国苜蓿商品草的质量定位看,国产苜蓿仍以中低端质量产品为主。面对苜蓿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如何在3~5年内,将优质苜蓿产能从当前的114万吨至少提高到250万吨,将以中低端质量产品为主的国产苜蓿提高到以中高端为主,在弥补美国进口苜蓿的市场缺口的同时,将优级苜蓿和一级苜蓿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是我国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 |
下一篇:冯定远:饲料原料上涨是常态,应从原料本身和配方技术两方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