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篇

勿将生猪市场“保供政策”理解为“托价政策”

日期:10-04 作者:王伟民- 小 + 大

9月27日在发改委国储通知的刺激下,生猪期货价格出现了久违的大涨走势,LH2201价格从13580元/吨大涨至14360元/吨,涨幅超过5%,同时,随着28日开盘,生猪期货价格在技术图形上即将形成小时周期的头肩底形态。目前正值国庆节前夕,且随着气温转冷,传统上的猪肉消费旺季即将来临,因此借助该消息炒作一波是可以理解的市场行为。但从基本面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当前生猪价格短期确实可能会出现一轮反弹走势,但上方空间有限,且反弹过程很难顺利,因此对本轮反弹行情不宜报太高期望。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家及地方的收储行为对猪价的支撑仍然主要停留在市场心理层面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的公开信息,经监测,9月20日~24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3∶1。因此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故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年内第二轮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地方也在加大力度收储。从已经公告的情况看,10月10日华储网将收购3万吨冻猪肉,加上此前第一轮收购的5万吨冻猪肉,今年共收储8万吨冻猪肉。按照此前的储备规律来看,预计本轮国家储备冻肉的数量或在10万吨左右。此外,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主要省市也开始了冻肉收储工作。截至9月末来看,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安徽、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西藏、陕西、内蒙古、吉林、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甘肃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开展了冻肉收储。但从实际数量上来看,多数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以广东省为例,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初步统计,自6月份国家发布一级预警至9月初,全省各地市共收储冻猪肉1818吨。而另一生猪产能大省湖北省的临时储备冻猪肉总量则被控制在3000吨以内。当然,很多生猪大省还没有发力,比如四川、湖南、河南、云南、山东等省份,根据各省的生猪养殖及财政能力,以这些省份历史上曾有过的最高收储记录计算,今年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收储量也就在8~10万吨左右。但即便如此,对于我国正常年份产量高达5400万吨的猪肉市场而言,几十万吨的猪肉收储量不足以扭转大势。同时,当前的收储实际上只是减少了收储时的猪肉供给量,对于期货盘面的1月份合约而言,由于冻猪肉储备时间一般不超过4个月,此前及近期收储的猪肉,会在1月份前后进行轮库,对1月盘面的实际利好更是打折的。

就是说,从现在的情况看,尽管经常会有这种收储肉类的新闻爆出,但实际上的储备量对市场供给压力的减轻程度微乎其微,基本可以说还停留在对于市场心理和情绪的提振上。

2、以能繁母猪为调控核心的政策指向,延长了生猪价格的底部震荡时间

很多投资者想当然地认为在猪价大跌的背景下,国家就一定会出手“托市”,实际上是对国家政策导向的严重误读。要知道,国家的政策目标与市场主体的愿望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猪价大跌,国家确实会大概率增加收储量,但国家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保证”托住生猪市场价格,其出发点更不是要让生猪价格上涨。

其一,目前仍在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的只有水稻和小麦。生猪不是水稻也不是小麦,不属于“中国饭碗”里必须保价保量的日耗口粮,其产销量、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幅,属于市场化现象,没有必要去强力干预,即便进行价格调控,也更多的是从“裁判员”和“管理员”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直接下场托价”。以此前的农作物临时收储政策为例,2008年开始,玉米(2476, -4.00, -0.16%)、大豆(5919, 22.00, 0.37%)、油菜籽等品种曾经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但这一“国储价抬高底部兜底”的政策,暴露出了低效占用大量财政资金、粮食损耗浪费严重、与市场主体争粮、对政策路径依赖严重等问题,因此在2014-2015年间纷纷进行了改革,放弃了直接干预的储备方式,改为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进行改革之后,玉米价格在2016年的主产区收购价格曾经跌至几毛钱一斤,但国家依然坚持通过发放生产者补贴、推动价格保险等方式来保障玉米供给,而没有再去直接下场收粮托市。作为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尚且如此,市场化程度更高、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生猪市场,就更没有理由幻想国家会为市场主体买单。

上一篇:养猪业进入“减产瘦身期”,谁会是出局者?

下一篇:江苏省楼房养猪模式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