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造一支接地气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农民培训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名师才能出高徒”,一名优秀的专业老师即应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切合当地实际的专业理论,又具有从事本行业的实战经验或管理经历,能为农民解决本行业的具体问题,所以,培训的老师要选拔那些受老百姓欢迎,能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老师。针对目前农民培训中聘请的一部分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在行业指导中无法深度解决农民生产实践中难题的现状,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国各级行业管理机构,选拔优秀的行业技术人才,给予优厚的工作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促使其努力工作,钻石业务,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服务。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平价机制,对于不受农民欢迎的老师要及时更换。 3.根据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分层次进行培训。针对农民的文化程度差异性较大、从事专业的时间有长短、技术水平不一的现状,把参加培训的农民按年龄、学历、从事专业的时间长短分成初级班和高级班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内容。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农民掌握相关技术,避免出现一同学习,大家需求不一的问题。 4.以农民的意愿和实际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培训。培训时,授课老师除必要的知识讲解外,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应事先进行调查了解,根据农民的需要和当前时期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的授课,也就是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认真准备,尽可能的用图片或影像说话,增加农民的感性认识,使其记忆更加深刻。 5.充分利用新型大众互联网平台,方便农民学习。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建设,充分利用快手、抖音等大众媒体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大众媒体平台具有使用范围广、使用率高等特点,便于农民接受,农民也喜欢在这种平台在家学习,避免了舟车劳顿,也节省了车船费。同时,组织部门也节省了场地费、餐饮费、宿费等相关费用,可以利用这些钱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和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 6.提供实用规范的技术资料。针对农民学习能力差的问题,有必要把要培训的内容结合技术实际,深入浅出的编印成册,或制成影像资料,发放给农民,使他们在培训完之后,能够自己看书去消化理解,真正掌握。 7.建立实训基地。每个地区根据不同的技术种类,分别设置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从现有的农业公司、合作社等相关机构中选择,给予适当的补助或者是按照接待人数给予适当的补贴,将需要参加实训的人员集中到实训基地,定期进行现场教学或者是让学员长期实践学习,对于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员不明白及疑难问题,老师也可以在现场,手把手的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农民学习起来会更容易,也更有兴趣,避免了课堂上那种枯燥的讲解。 8.建立持续长效培训服务机制,多角度开展技术服务。实践证明,农民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建立一种长期的培训和服务机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的大众媒体开展义务咨询,随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1)互联网学习系统化。培训机构应在互联网学习常态化,鼓励培训老师除必要课程的系统讲解外,可以开设个人账号加强同农民学员的沟通,解答农民学员提出的问题。 (2)技术咨询随时化。设立如12316一样的专家服务热线、微信群,农民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与专家进行沟通,随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让农民无后顾之忧。 (3)现场教学长期化。打造良好的实训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开展实训教学,让所有农民随时可以参加学习,让农民随时想学就有处学。 (4)有偿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实训基地及老师在提供技术服务时可以有偿提供相关技术生产资料,以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正常需要,以提高老师和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5)有意识的提高农民素质。在技术培训和服务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提高农民的素质。纠正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的自律能力,使农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转变观众,提高觉悟,加快才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实践证明,搞好农民培训和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不能做表面文章,只有脚踏实地的从农民的角度出发,采取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素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
下一篇:技术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