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劳动效率 代表劳动生产效率的牛人比变化范围从17.5头/人到88.9头/人,平均为35.6头/人,比2016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数据33.3头/人提高幅度有限,冯艳秋等2011年调研137个规模奶牛场为30.2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反映了我国奶牛场在自动化、机械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仍有较大提高空间。不同规模牛场牛人比的分布为<1 000头是31.5头/人,1 000~1 999头是34.0头/人,>2 000头是42.2头/人,符合随规模增加管理效率提高的规律。兽医、配种员和营养师是奶牛场的核心技术人员,代表着牛场技术储备和管理水平,牛与技术人员比值平均为265.9头/人,不同规模牛场牛:技术人员分布为<1 000头是211.0头/人,1 000~1 999头是269.0头/人,>2 000头是331.0头/人,与牛人比变化规律一致,说明随着养殖规模增加技术人员的使用效率增加。牛场管理人员最高学历当中,本科占比最高,达到53.4%,其次是专科占比22.4%,研究生占比17.4%,专科以下占比6.8%。根据调研数据判断,中小牛场在单产、饲料效率和劳动效率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在不利地位,需要更多的政策关注。 2.4 种养结合和饲料条件 在调研的191个牛场中有100个牛场配套自有或租赁饲料用地,用于生产粗饲料和消纳粪污,占比51.3%,可以说我国奶牛养殖实现种养结合的比例只有一半左右,比2016年调研数据43.6%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配套土地的牛场平均每头成母牛土地面积为3.7亩,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欧盟国家要求每公顷土地消纳170 kg粪肥氮进而限定了畜禽的承载量,折合每头成母牛配套约5亩土地,说明我国奶牛养殖业提高种养结合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奶牛场的粗饲料条件持续改善,使用优质粗饲料的牛场比例持续提高。调研结果显示2020年99.0%的牛场使用全株玉米青贮,比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比2007年李胜利调研的玉米青贮使用比例50%左右提高50个百分点;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平均为30.8%,品质较高,可以说全株玉米青贮在规模牛场已经普及。各式青贮窖的占比中,最为合理的地上式占比最高,达到62.0%,新建牛场基本都会采用地上式青贮窖,半地上和地下式占比分别为13.2%和16.7%,堆储、袋储等其他模式占比合计为7.3%。 使用苜蓿的牛场比例比2016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使用进口苜蓿干草的牛场占比达到74.3%,比2016年提高23.3个百分点,使用国产苜蓿干草和(或)苜蓿青贮的牛场比例达到60.7%,使用苜蓿的比例远高于2007年的35%。使用国产苜蓿比例仍低于进口苜蓿干草的比例,表明国产苜蓿产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在产量和质量上仍有提高的空间;使用苜蓿干草的牛场平均每头泌乳牛使用苜蓿干草达到3.0 kg。使用燕麦干草的牛场比例达到78.5%,比2016年提高42.1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最大。使用苜蓿青贮、燕麦青贮和小麦青贮等牧草青贮的牛场比例达到32.5%,比2016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图2),尤其是禾本科青贮具备季节轮种、缓解玉米价格上涨压力等优势,是玉米青贮的重要补充。粗饲料条件改善为我国奶牛养殖的单产和生鲜乳品质提升奠定了营养基础。
图2 2016、2020年调研使用不同粗饲料的牛场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