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篇

势利眼下的中国养猪业

日期:07-17 作者:王中- 小 + 大

有个名人说过:风口来了,猪也能飞起来!的确,过去的两年,猪“飞”起来了。所谓的养猪概念股,有的涨了数倍,有的涨了10多倍,被称为“猪业茅台”。没有资本的加持,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排名TOP5的养猪企业,没有一家可以有那么大的能力野蛮扩产。某著名上市企业在此轮扩张中共投资298.46亿元建设59个项目,2233.5万头的产能。投资中,这家企业自有资金为60亿,向银行贷款240亿。当然了,银行为何敢给你贷款那么多?因为你有千亿市值。

这就是资本的逻辑:上市了,可以圈钱,还可以用股权质押贷款,市值越高,贷得就越多,也就有了更多的钱投资新项目,野蛮扩张。这就是势利眼下的养猪业,资本的势利眼。

猪可以飞上天,那么,风从哪里来呢?疫情、资本、政策。疫情带来的是供应缺口,资本带来的是火助风威,而政策,则是带来“不公平”的最大推手。

三、“有关部门”眼中的养猪业

政策的制定者是“有关部门”。政策是个什么东东?是杠杆!是天平。比如,猪少了就补贴,猪多了就禁养。按理说,政策是一视同仁的。不过,那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事实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的政策是是“乡村振兴”、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但一部分的政策执行者不是这样,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

前两年广东缺猪,防非复产成为部分地区对一把手考核的关键指标。所以,广东某地在两年前明确“两年内不划定禁养区”。但现在形势变了,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了,现在又联合下发文件(虽然是不合法的)了,以禁养区的名义强制拆除。这就是势利眼下的养猪业,政策的势利眼。在这种势利眼下,大企业可以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猪场,而小散在房前屋后也不行。

四、养猪业不能只有市场

中国散小猪场与大企业之间的矛盾现在仅仅还表现于情绪方面。其实,他们之间本无矛盾,是不公平下的竞争带来的。有人说:中国是市场经济,要用市场来解决。我认为这种观点既缺乏高度,也缺乏见识。

所谓的缺乏高度,是中国的养猪业并非普通的行业,因为在中国是猪粮安天下。而且,农业农村部在人代会上提出要将养猪业纳入国家安全战略,所以,它不是一个普通行业。

可能又有人说了:虽然是猪粮安天下,那些猪可以由规模猪场来养啊?看起来这种论调有点道理,我想问一下:中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总理说的),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农民。这么多的农民不去种地、养猪,都去开工厂?这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为何城镇户口的人不能去农村买宅基地?现在不是市场经济吗?是的,是市场经济,不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可以找度娘查一下,我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再说一下那个欧洲养猪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丹麦。给有关人士脑补一下: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且国民幸福指数很高,在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中,丹麦排名第三。丹麦也是世界上养猪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肉类占有量世界第一,同时猪肉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养猪业在丹麦农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养猪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但丹麦的养猪业并非以大型企业为主,其主体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家庭猪场。

据统计:2018年丹麦的人口为573万人,拥有的猪场大约为3200个,每年养殖大约2800万头猪。丹麦每年出栏生猪的85%以上用于出口,出口的猪肉约占全世界猪肉贸易量的20%左右,猪肉出口额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53%。平均每个人要出栏5头猪,是中国人均出栏量的11倍。丹麦农业经营主体是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中畜牧业占了75%,而养猪业又占据了整个畜牧业的40%。

从以上数据上来看,丹麦并未因为养猪业的主体是家庭农场形式而缺乏竞争力,反而得到了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猪肉出口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据了解,中国进口的种猪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来自于丹麦。

上一篇:王祖力:养猪业真正的“冬天”还没有来

下一篇:大型养猪公司将取代家庭养猪场吗?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