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及趋势

日期:06-15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均土地与人均资源占有率偏低,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2020年,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双疫情”影响,使得牛肉的消费替代功能和营养价值功效逐渐凸显。同时,受收入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肉牛行业由“增量”发展向“增效”发展变得尤为迫切。
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主要从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发展动力及趋势几个方面对肉牛行业展开分析。
一、发展历程
中国的肉牛养殖业大概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发展初期;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调整发展期。
1. 发展初期(1979-1990年)
1979年开始是中国肉牛业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开始投资建设肉牛生产基地。
为了加速牛改良工作的进展,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144个养牛基地县,逐渐形成了以饲养役用牛(农民耕地)为主,肉用牛为辅的生产格局,如河北省廊坊地区的北三县(大厂、香河,三河)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
2. 快速发展期(1991-2006年)
1991年起,肉牛业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千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比较完整的肉牛生产环节渐渐形成。
国家为了扶持肉牛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使得“秸秆养畜”项目在农村迅速发展,从而肉牛出栏数快速提高。
至2006年全国肉牛出栏量达5602.9万头,是1990年的5倍。其中,肉牛产量增加依靠的是品种改良,如草原红牛、新疆褐牛,西杂黄牛等的改良,是现代肉牛业的品种基础。
3. 调整发展期(2007年至今)
2007年以来,随着中央财政对牛羊产业规模化养殖的资金倾斜,以及牛肉供给量下降,眼前利益驱动和养殖成本上升的影响,很多地区养殖户开始大量出售母牛、散户退出加速、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
同时肉牛养殖业也开始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使得后期国内肉牛养殖量呈现恢复性增长。
二、产业链分析
肉牛行业的上游为饲料及添加剂、遗传育种,疫苗生产企业,中游由各类养殖,屠宰及加工企业组成,下游主要面向消费端。
1. 产业链上游
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是肉牛行业上游的主体,肉牛养殖饲料主要有:青绿饲料(青饲玉米,高粱),粗饲料(秸秆,干草)和青贮饲料(青玉米秸,各种青草)。不像生猪,蛋鸡饲料(玉米,豆粕)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可以投喂,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而且加工环节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
据统计,2019年,中国万吨规模以上饲料生产厂达3,742家,在全国饲料生产厂总数中的占比约为32.7%,饲料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达到94.6%;10万吨规模以上厂家数量为 656家,中国有8家单厂产量超过50万吨。
可以看出饲料及添加剂企业竞争激烈,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遗传育种企业技术含量高,进入壁垒大,企业竞争小。疫苗生产方面,中国肉牛行业仅对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疫苗生产企业技术要求严格,进入壁垒大,中国仅有8家企业获批生产,竞争比较小。

上一篇: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奶业生产情况

下一篇:我国草食动物养殖现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