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与非洲猪瘟近三年的斗争,规模化猪场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非洲猪瘟野毒精准剔除方案,并在很多遭遇战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占据我国养猪业半壁江山的中小猪场,在非洲猪瘟侵袭下大都以清群或淘汰黯然退场。家庭农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开始明白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从同行身上学会了针对非洲猪瘟野毒的精准剔除方法。本文提出了针对非洲猪瘟野毒的精准剔除七大关键点,供我国家庭农场参考。 一、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清群的原因 1. 猪场老板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认知比较片面,过度恐慌。 2. 猪场员工对非洲猪瘟精准剔除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 3. 主观臆断非洲猪瘟精准剔除只有大猪场才能做到,家庭猪场无法取得成功。 4. 猪场日常生物安全与防控意识薄弱,精准剔除执行中人员意识不到位,造成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扩大,病毒传播快速。 5. 人工喂料与清粪、一人多岗、频繁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只接触,造成病毒大面积交叉污染。 6. 检测意识薄弱、应对疫情能力差,造成确诊比较晚,错过精准剔除最佳时机。 二、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场非洲猪瘟精准剔除的方法介绍 在过去近三年与非洲猪瘟战斗过程中,笔者指导多起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场后成功精准剔除的实战案例,有效减少了猪场老板的经济损失。现将非洲猪瘟精准剔除防控经验总结成一套简单易行的实操方案----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场非洲猪瘟精准剔除七大关键点,具体操作如下。 1. 要冷静 “非瘟进场要冷静,快稳准狠是要领”。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场一旦怀疑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不要恐慌、不要急于大量卖猪甚至清场。一定要先冷静下来,合理评估猪场感染现状,预判精准剔除方案成功的可能性。猪场非洲猪瘟精准剔除方案非常成熟,已成为猪场必备技术储备。因此,猪场老板要多学习精准剔除方案与操作技巧,掌握精准剔除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规范。猪场应该因地制宜制定非洲猪瘟精准剔除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树立精准剔除成功的信心。在猪场确诊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非洲猪瘟病毒精准剔除全部操作,最终取得抗非胜利。 哈兽研仇华吉老师在讲课中多次提到,在应对非瘟时要树立系统思维。在日常生产中,还要改善猪舍环境、提升猪的营养、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猪群应激,这样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提高猪的感染阈值,进一步提高猪场精准剔除成功率,降低猪场损失。 2. 早发现 “母猪剩料且发烧,猪场可能已中招”。非洲猪瘟病猪最易观察到的症状为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发烧、流产和突然死亡。猪场老板要时刻警惕,当发现有母猪不吃料或剩料、且体温高于39℃时,应当提高警觉,及时采集鼻拭子+肛拭子+深部咽拭子(“三子合一”模式)送检。发现越早、污染面越小,精准剔除的成功率越高。 3. 早确诊 “非瘟确诊要科学,临床观察加检测”。荧光定量PCR方法是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最准确快速的技术,已成为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场老板应该尽早和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系,一旦发现异常猪只立即采样送检,确保快速准确。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检测的滞后性和漏检率,紧急情况下可以将有异常临床表现的疑似猪只进行预防性淘汰。早诊断、早处置,确保非洲猪瘟精准剔除的成功。 4. 防污染 “非瘟无翅亦无脚,员工带着全场跑”。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接触传播是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群中传播的主要方式。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之后,造成全场大面积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与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造成交叉污染所致,说明工人成了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帮凶!比如说:人工喂料、人工清粪、一人多岗、体温计用完后不消毒、注射不换针头、工作服不消毒等,这些都会助力病毒交叉污染。因此,只有在猪场日常工作中做好场内人员防交叉污染工作,才能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不至于过大,进而为精准剔除成功打好基础。 |
上一篇:非瘟变异株流行特点与防控理念
下一篇:雨季非洲猪瘟高发窗口期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