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的预测失败了?首先是对疫情带来的损失不清楚,用经验判断会死很多猪,其实疫情虽然爆发了,但猪死得不多,变成了肉;另外一个,就是谁都不知道有多少大肥,也就不知道了供应量(的潜力)有多大,就只能猜。这是两个关键因素。其实,如果有真实的大数据,就不需要预测了,直接就出结果了。所以,声称有大数据,又没有准确给大家预警猪价会跌到8元的,可以判定为是忽悠,是骗子。 以上文字太多,总结一下,便于理解和记忆: ● 投机:所有的生意都是投机!不是要不要投机,要看自己有没有投机的能力; ● 经验:经历的价值是总结经验,经验需要尽快形成,尽快更新,过时的,有可能会害死人,害死企业; ● 预测:预测是一门系统科学,是基于客观的推测行为,不是主观臆断。 四、基本面和重大影响因素 1、基本面 基本面讲的是供需,因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现在的供应能力大约也就是2018年的7成左右,消费大约恢复到了8成,仍然是需求大与供应量。有人说消费不好,请拿出比2020年同期差的数据,不是“感觉”。按照供需关系的基本面判断,今年的价格虽然肯定会低于2020年,但绝不至于进入亏损期。在疫情风险那么大,饲料成本那么高的情况下,亏损是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所以,必然会被修正。 但大家也要清楚两个东西,我们讲的供应量是按头数,而非肉,如果是以标猪计算的话,一定缺;第二个要清楚的,我们说的是全年供需,不是按月、按周、按天,即使是2019年那么缺猪,如果都集中出栏的话,照样把价格砸下来,信不信? 2、政策影响 禁运、扑杀、严查小飞肉都会影响到供应量,尤其是短期供应量,严重影响供需平衡。2018年末,东北地区猪价暴跌,浙江地区猪价暴涨,除了非瘟的因素外,主要是禁运政策的影响。如果查出生猪是阳性就扑杀或无害化处理,猪价就会大涨,但现在看来,可能性较小。 3、群体行为 过去几个月的压栏是群体性行为,不是偶然现象,居然出现了1000斤肥猪,400-500斤的很常见,所有的群体性行为都会导致影响的集中放大,所以,上访可以,群体上访要打击,就是这个道理;踩踏式集中抛售也是群体性行为。群体性行为受网络漫天飞的消息影响最大,越是散户受影响越大,大企业通常会派人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的越全面,受影响越小。压栏的群体性行为会导致短期价格上涨,抛售的群体性行为会导致短期暴跌。大家可以以这个观点回顾一下2019年以来的历史,发现规律。 五、养殖户行为趋势推断 1、吃一堑长一智,后面压栏的行为会有所缓解,这是主动的; 2、天热了,牛猪压不住了,亏也得出栏,后面供应量会下来,这是被动的; 3、听主播的吃大亏了,以后主播带风向的影响力下降了,理智会多一些; 4、现在风险加大,疯狂扩产的行动会大大减少,少数集团除外。 六、我的观点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仅根据已有的影响因素推理,影响因素有较大变化时,结果也会变化。另外,如果大家一致性过度赌某个高点而产生群体性压栏,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以下的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后果自负。接受建议、反驳,不接受攻击,留言有恶意攻击必加倍反击。 六个基本看法: 1、5月底6月初会有反弹,反弹力度很难重演2020年场景; 2、8月会是阶段性高点,价格有机会重上10-11元; 3、9月份仍可能有下跌,注意跌幅,跌幅大,要看是疫情还是大肥导致,根据定性判断后市; 4、10月份后重新走高,南方猪价最高看13元,南北差价1-2元,更高要看政策对小飞猪的态度; 5、大肥永远是被第一波割的韭菜,除极度缺猪,不支持大肥。 6、宁愿看低不看高,我看高是因为乐观,有时候悲观一点好,到时候不要说是我害的。 |
上一篇:猪价下跌超预期背后有何猫腻?
下一篇:饲料价格上调背后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