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蛋壳的形成是动态时序性过程,在子宫(蛋壳腺)内完成,经过钙化起始、线性沉积和钙化末期3个阶段完成蛋壳的钙化,期间需要持续的提供大量的钙离子。子宫内的钙离子一部分来源于肠道吸收,另一部分来源于髓骨的动员。因此,钙离子代谢是影响蛋壳钙化的重要因素,受多种因素调节。本文从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转运、髓骨的动员、子宫的分泌,综述了蛋壳形成的钙代谢机制,并简述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蛋壳品质的调控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蛋壳、钙代谢、影响因素 1、蛋壳形成的钙代谢机制 在蛋壳形成的动态时序过程中,子宫上皮细胞不断从血液中摄入钙离子然后分泌到子宫腔内,与碳酸氢根离子共同作用,沉积形成碳酸钙,而血液中钙离子一部分通过肠道吸收,另一部分来源于髓质骨(动态钙源库)的动员。因此,蛋禽体内钙离子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对蛋壳形成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1 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转运 蛋壳开始钙化时,肠道内钙离子浓度大幅度增加,达到12 mmol/L。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率达90%,主要通过主动转运,少部分通过被动扩散进行。钙离子在上皮细胞的主动转运主要包括:1)钙离子通过顶膜上的上皮钙离子通道(TRPV)顺梯度进入细胞;2)通过基底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完成细胞内钙离子转运;3)通过基底膜上钙泵[如转运载体钙离子/钠离子交换器(NCX)和基底外侧质膜钙ATP酶被挤出基膜]主动泵入肠腔内。在此过程中,离子载体发挥重要作用:1)TRPV,蛋鸡十二指肠中转运钙离子的通道主要是TRPV6,还存在少量的TRPV2,促使钙离子进入上皮细胞。2)钙结合蛋白D28k(CALB1),是钙转运的主要蛋白,在肠上皮细胞高水平表达,与肠上皮细胞转移钙的能力高度相关。CALB1含量提高主要与卵蛋进入子宫和蛋壳形成有关,钙的吸收增加,肠道中CALB1的含量及其表达量增加;产软蛋时,肠道内CALB1含量降低1/2,当蛋壳形成恢复后,CALB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产蛋停止,肠道CALB1含量下降。3)NCX,主要有NCX1和NCX3,可将钙离子逆浓度转运。4)钙泵[钙离子-ATP酶(PMCA)或ATP],可利用ATP将钙离子转运至细胞外而降低细胞内外电位差,主要有内质网钙离子泵3型(ATP2A3)、质膜钙转运ATP酶1(ATP2B1)、质膜钙转运ATP酶2(ATP2B2)和质膜钙转运ATP酶4(ATP2B4)。在上述载体的作用下,大部分的钙离子被肠道吸收。 1.2 髓骨钙的形成和动员 蛋禽性成熟后,从饲粮摄入的钙会优先储存在髓质骨(包括胫骨、肱骨、股骨)中,作为产蛋期蛋壳形成的动态钙源,可提供蛋壳约40%的钙,在低钙饲粮中,甚至会提供60%的钙。髓质骨由成骨细胞沉积,约占总骨钙的11.7%,是一种非结构性骨,缺乏机械抗性,从骨内膜表面生长填满骨髓腔。髓质骨的矿物盐含量和结晶度较低,矿物颗粒较薄短,与细胞外有机基质(由非胶原蛋白、糖蛋白、蛋白多糖组成)相互作用,作为钙的动态储存库,有机基质是髓质骨快速矿化和脱矿的重要条件。髓质骨的表面积大,血管密集,代谢速率是皮质骨的10~15倍。髓质骨的这些特性,成为蛋壳钙化过程中的重要动态来源,尤其在蛋壳钙化末期,由于夜间饲粮钙供应不足,髓质骨大量破骨产生钙离子供蛋壳形成。随着蛋禽年龄的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量减少且机体利用骨钙的能力下降,蛋禽体内每天有10%的钙需要更换,当吸收的钙或利用的骨钙不足以达到蛋壳形成所需,就会出现产蛋减少,蛋壳变薄、变脆的现象,甚至产生软壳蛋、无壳蛋等。因此,髓骨钙的形成和动员,也是影响蛋壳品质形成过程中钙离子代谢的重要因素。 1.3 钙离子在子宫的转运分泌 子宫内钙离子的分泌是影响蛋壳碳酸钙沉积的直接因素。产卵后6~22 h,碳酸钙以0.33 g/h的速度线性沉积在蛋壳腺(子宫)内。子宫钙离子的分泌不是持续的,与排卵过程同步,当卵到达子宫时,受到刺激启动钙离子的分泌。蛋壳钙化阶段,血浆钙离子浓度(1.2 mmol/L)与子宫腔中钙离子浓度(6~10 mmol/L)之间存在较大的浓度差。钙离子在子宫部位的转运分泌,主要通过管状腺细胞,逆浓度梯度向子宫腔内转移大量的钙离子,同时保持细胞内低浓度的钙(< 0.000 2 mmol/L)。上皮管状腺细胞分泌的钙离子主要涉及TRPV(细胞摄取/进入)、CALB1(细胞内转移)、内质网钙离子泵2型(ATP2A2)和ATP2A3(内质网摄取)以及肌醇三磷酸受体1型、2型和3型(ITPR1、ITPR2和ITPR3,由网状细胞输出),然后通过ATP2B1和ATP2B2以及NCX1和NCX3(SLC8A1和SLC8A3)将钙离子从腺细胞中泵出。与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不同,子宫管状腺细胞中可能不存在TRPV6,而TRPV2和TRPV3可能是钙通道的重要离子载体,但有待进一步确定。 |
上一篇:蛋鸡预混料营养需要及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