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临床症状 牛感染 SAT 型 FMDV 后,根据感染剂量、毒株和个体不同,潜伏期有一定差异,一般为 14 d 至 2 a,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产乳量突然下降,口腔、嘴唇、牙龈、鼻黏膜、蹄冠、乳房出现水泡,24 h 后水泡破裂,流涎,跛行,常并发乳腺炎、心肌炎、流产、舌坏死等症状。成年牛的症状较轻,犊牛常因病毒严重破坏正在发育的心肌而死亡。 羊感染 SAT 型 FMDV 后,潜伏期一般为 3~8 d,在实验室条件下为 1~12 d。与牛相比,绵羊和山羊等小反刍兽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在接种病毒后约有 25% 的感染绵羊不出现水泡。跛行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随后出现发热,在口腔和蹄间出现水泡并迅速破裂。产乳期感染的动物出现乳腺炎症状。成年绵羊和山羊感染后通常会康复,但羔羊常因病毒感染造成心力衰竭而死亡,且无水泡症状出现,死亡率可达 90%。 截至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报道猪感染 SAT 型FMDV。从临床症状看,猪感染 FMDV 后症状通常与猪水泡病、水泡性口炎等类似,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同时在蹄、唇、口腔、鼻、乳头等部位出现水泡,并在 24 h 内破裂,仔猪常因病毒感染造成心力衰竭而死亡。 1.7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可对感染各型FMDV 的畜群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OIE《陆生动物诊断与疫苗手册》 中检测FMDV 的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试验、RT-PCR、实时荧光 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病毒中和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层析试纸条等,能够做到直接鉴定病毒的血清型,也能成功区分自然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使得 FMD 诊断更加简便、敏感和特异。 2 定性风险评估 2.1 易感动物 SAT1、SAT2 和 SAT3 型 FMDV 主要感染牛(包括非洲水牛)等偶蹄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其中 SAT2 型 FMD 发病率最高。非洲水牛能将病毒在自然状态下传播给其他家养牛和黑斑羚等动物,3 种 SAT 血清型 FMDV 均在非洲水牛种群中持续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洲水牛和其他家养牛群中 SAT2 型和 SAT3 型带毒率较高。无论动物免疫与否,处于潜伏期、发病期或恢复期的感染动物都会带毒,带毒时间可达 30 个月。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 FMD 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动物在潜伏期发烧过程中,其所有的组织、器官以及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山羊和绵羊感染后也可向外排毒,但临床症状轻微,不易发现,因此携带病毒的风险更高。 综上,SAT 型 FMDV 由易感动物传入的风险为“极高”。 2.2 动物遗传物质(精液和胚胎) 感染动物在尚未表现临床症状之前即可通过精液向外排毒。试验表明,牛感染病毒后 12 h即可在其精液中发现病毒。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良好,在 -50 ℃存放 320 d 的牛精液中能够检测到病毒,含 FMDV 的牛精液可使母牛发生感染。 国际胚胎移植协会(IETS)的相关建议显示,有足够证据证明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带状透明带完好的牛胚胎传播 FMDV 的风险可忽略。同时有初步证据表明,猪、绵羊和山羊胚胎传播FMDV 的风险可忽略,但需要其他补充试验以证实相关结论。由于在动物胚胎采集、处理、洗涤、冷冻、贮存和转运过程中存在被病毒污染的风险,因此来自疫区的易感动物胚胎传播 FMDV 的风险不能被忽略。 综上,SAT 型 FMDV 由患病动物精液传入的风险为“高”,由胚胎传入的风险为“中等”。 2.3 易感动物鲜肉及肉制品 由于 FMDV 对酸碱敏感,被感染动物的肌肉组织在酸化过程中 pH 下降到 5.5~6.0 时,病毒 4 ℃48 h 即可失去活力。但病毒可在血凝块、骨髓、淋巴结和内脏等产酸不良的组织中长期存活。这些组织中的病毒在 4 ℃条件下感染力可保持 4 个月以上。在冷冻条件下,病毒在猪肺、胃、肠、脾、肝和肾等内脏器官中至少可存活 210 d;牛骨髓保存7 个月后,也能检测到病毒,所以未经酸化的冷冻或新鲜冷藏带骨牛肉、内脏器官携带 FMDV 的风险高。但如果剔除牛肉中的骨头,去除淋巴结,无血液或血痂残留,屠宰 72 h 后再冷冻保存,可显著降低带毒风险。而猪肉商业化生产过程中 pH很少降至 5.7 以下,所以冷藏猪肉携带病毒的风险为“中”。在咸肉、猪肉香肠、火腿脂肪和加工好的肠衣中,病毒存活的时间分别为 190、56、183 和 250 d,携带病毒的风险较高。 综上,SAT 型 FMDV 由易感动物鲜肉及肉制品传入的风险为“高”。 |
上一篇:养禽场感染压力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