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2021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日期:02-02 作者:曹兵海等- 小 + 大

  整体上,母牛的产业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提升,但在“小牛和肥牛价格倒挂”得到结构性缓解以及侵蚀肉牛产业发展的因素消除之前,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肉牛存栏量和牛肉产量。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不论养殖还是屠宰加工与销售,生产经营主体将进一步追求细节,讲究步步为营和各环节的节本增效,这是资源约束、各种竞争条件下求生的必然选择,也是形成盈利模式的途径。规模化水平在政策推动下将进一步提高,但大型企业面临折旧成本和信贷成本过高,人工和环保成本增加以及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侵蚀生产与销售环节效益,盈利压力大。小规模的农户和中小规模牧场,养殖生产成本低、经营灵活,并且容易廉价收储利用产量不大却具营养的多样化饲料资源,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客观环境迫使屠宰加工环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向产业链后端提速延伸。通过将初级产品向速冻调理品、熟肉制品等深加工产品转变来增加产品附加值,是稳定保持盈利水平和能力的主要趋势。
  牦牛放牧养殖仍是主要生产形式,中小规模牦牛养殖户是牦牛养殖的主体。牦牛养殖与生态保护并重,牦牛的存栏量将趋于平稳。随着舍饲错峰出栏、低海拔异地育肥等技术和模式的发展扩散,养殖区将向饲草料资源优势区转移,牦牛的出栏量和产肉量将进一步稳中上升。将牦牛肉产品推向内地中高端市场的生产组织化、养殖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产业模式正在形成。
  2.2 品种格局变化
  由于政策的强力引导,肉牛牦牛地方资源保护利用循环模式有所加强。针对5~8个品种初步构建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开发与创新相融合的格局。但总的品种格局变化不大,依然是杂交群体为主(约占79%),地方黄牛、牦牛、水牛为辅(约占21%)的生产结构。杂交群体中,存栏量依次是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及其他进口品种与我国黄牛的杂交后代,其中西门塔尔牛杂交牛为主体。利用杂交优势的生产模式有所加强,在级进杂交群体中引入第三个品种来提高生产效率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区域性内的系统和长远规划还有待加强。
  2.3 养殖成本与效益
  “粮改饲”的持续推进和区域性低成本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技术层面继续支撑饲料转化率和牛肉品质的继续提高,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单头产出率和养殖效益。肉牛牦牛产业扶贫效应,以及贫困地区能繁母牛基地和架子牛基地建设对于稳定牛源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半农半牧区牦牛舍饲错峰出栏和低海拔农区牦牛高效舍饲育肥模式将继续扩大,高原牧区与低海拔农区季节性生产互补、养殖资源互补、牦牛牧区草地生态压力降低的效果将逐步显现。单产水平的提高与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都将促进肉牛牦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
  2.4 疫病与防控
  在重大疫病控制方面,除口蹄疫和牛布鲁氏病外,外来疫病——牛结节皮肤病的免疫预防将成为常态。常发病仍以牛呼吸综合征、犊牛腹泻和母牛繁殖障碍为主。在防控技术方面,疫苗研发除继续开发填补空白的单病种疫苗外,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开始受到关注。在诊断技术方面,针对病原学的多联快检和现场诊断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基于体温和行为的健康预警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推动疾病防控技术手段的快速升级。随着抗生素限用政策实施的深入,中药和益生菌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将于2021年4月15日实施,规模化牛场生物安全标准建设将受到重视。
  2.5 屠宰加工
  受“新冠疫情”影响,肉牛牦牛屠宰加工业将更加注重牛肉质量和安全问题,进一步落实从牧场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结合限制畜禽跨区域转运、限制或取缔城镇活畜禽交易的政策,屠宰加工企业将进一步向肉牛主产区集中,提高肉牛主产区的屠宰加工能力和加工技术水平,流通上由现在的“运畜”逐步转变为“运肉”。
  国家积极倡导“完善配送体系,通过集中屠宰、产销对接等方式,推行冰鲜肉“进城入市”的政策。但是,针对县域乡镇乡村的民生需求和消费需求,需要量体裁衣式地完善上述政策,使政策更便民惠民,切实践行产业振兴乡村、提振城市和农村消费的国家战略。
  “冰鲜”牛肉将是力推和扶持的产品形态,主要用于解决“远程消费”问题,特点是成本高。“热鲜”牛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烹饪与消费历史,并且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产品形态,主要用于“就地就近消费”,特点是成本低。二者的营养价值没有差异,口感风味也因为烹饪技艺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如何使二者既满足民生需求,又形成合力来增强产业竞争力,是相关领域的一道考题。
  屠宰加工业将主动改变牛肉产品的加工结构和品种,提高牛肉和副产品的深加工比例,增加花色品种,开发适应消费需求和线上、线下产品保质期和物流特点的产品。
  2.6 设施与环境控制
  肉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由传统拴系饲养模式继续向散栏饲养模式过渡。围栏养殖范围会逐步扩大,肉牛养殖设备质量不断增强、种类逐步增加、水平不断提高。肉牛智能养殖研发力度加大,养殖设备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提升肉牛产业水平。牦牛牧繁农育散栏式围栏场育肥模式加速推进,舍饲配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有机肥增值、农牧良性循环将是肉牛场环保措施的主渠道。

上一篇:2020年羊业生产形势分析与2021年趋势展望

下一篇:2020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1年展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