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疫病防治与控制领域 2020年获新兽药证书的牛用产品共10个,包括布鲁氏菌病标记活疫苗(A19-△Vir B12株)和牛曼氏杆菌病灭活疫苗(A1型M164株)2个新型疫苗,1个诊断试剂盒(牛支原体环介导等温扩增试剂盒)和7个化学药物(羟氯扎胺原料药、羟氯扎胺混悬液等),其中一、二及三类新兽药各为1、5及1个。同时有多种疫苗和诊断产品已接近成熟,如针对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副流感3型二联灭活疫苗已进入新兽药注册申报的产品复核阶段,牛支原体活疫苗已进入新兽药注册证书初审阶段。新发牛病——牛结节皮肤病在多省爆发并引起巨大损失,但使用山羊痘疫苗进行紧急免疫能有效控制疫情漫延并大幅降低损失。 1.4.4 屠宰加工与品控领域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肉牛屠宰加工业的运行造成了重大影响。当初餐饮行业停摆与交通受阻,导致销售不畅、无牛可宰的局面。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后,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释放了增加贷款、减免税负等各种红利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扶持其发展。但由于屠宰加工是产业链人力、物流、资金使用最为密集的环节,人流、物流、资金流一定程度受限或短缺导致企业开工、产能仍处于较低状态。为打破销售受阻的局面,屠宰加工企业越来越重视社区销售、高端订单、加工原料直供和线上销售等手段,部分企业线上交易量是去年的100~150%。 随进口冷链受阻,非洲猪瘟以及疫情形势趋缓,肉牛产业迎来了时代机遇。肉牛屠宰领域正升级屠宰、生产管理、牛肉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以满足新形势下饮食方式新需求与提高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肉产品与副产物预处理及深加工、微生物控制、宰前管理和精细分割、熟化加工等成为加工链支撑技术,传统的熟化、嫩化、包装、产品开发、质量保障、检测、预警等领域,正通过导入或研发新技术进行创新和升级。 1.4.5 设施设备与环境控制领域 设施设备不断得到完善,产品种类增加,尤其饲料加工机械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上设备稳定性仍需提升,山地丘陵地区饲草料收贮机械缺失。重视肉牛养殖环境调控,挡风墙、厚垫草、恒温饮水等提升动物福利措施的普及范围扩大。牦牛舍饲发展趋势明显,通过配套暖棚、冷季补饲等技术有效提高牦牛生产效率。在智能养殖方面,出现了手机终端APP、微信小程序等管理手段以及上料、称重、配方控制的自动化TMR饲料加工技术。旨在提高分析和应用效率的信息处理技术开始得到应用。粪污就地熟化还田与有机肥生产销售方式成为常态。 1.5 产业政策 2020年,国家层面的肉牛牦牛产业相关政策继续实施了“菜篮子工程”、“良种补贴”、“疫苗补贴”、“基础母牛扩群补贴”、“标准化养牛场建设补贴”、“保种补贴”、“农牧民补助奖励”等政策。 地方政府在基础母牛扩群、养牛保险、产业扶贫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结合当地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标准各异的补贴政策。地方政策的出台对各地肉牛养殖户和企业经营增收、精准扶贫以及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仅示例,还有更多省市地县的政策没有全部列出): 云南省政府2020年出台了《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存栏奖励”、“支持优质育龄母牛扩群增量”、“加大全株青贮玉米推广应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强化养殖用地保障”、“肉牛养殖项目指导服务”、“加强肉牛屠宰经营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协调制度”等措施,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出台了《赤峰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通过优质肉牛推广体系、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集约化舍饲育肥、龙头企业提升等一系列工程促进该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2020年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继续在杜蒙、林甸、肇源等15个牧业半牧业县(市)实施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对肉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新建或扩建牛舍、购置机械设备、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等方面的投入,进行补贴。 吉林省桦甸市出台了《桦甸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桦甸市2020年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对肉牛产业发展和政策保障作出了总体设计和安排。 贵州省遵义市花坪镇2020年出台了“见母补犊”、“标准化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利用冬闲田土种草补贴”、“防疫扶持”等五大政策助推肉牛产业发展。 2、2021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 2.1 肉牛存栏量、牛肉产量和产业发展模式 我国牛肉消费的强势需求是持续推动肉牛牦牛产业发展的动力,在货币流动性充裕和政策将发力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2021年将继续“产销两旺”的势头。在依靠肉牛产业实现脱贫的地区、实施“粮改饲”和肉牛(牛肉)调出大县的区域、以肉牛产业为依托实施乡村振兴和“一县一业”战略的地区,在政策推动下,将会局部增加包括母牛在内的肉牛存栏量和牛肉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