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篇

浅析新时代我国养猪模式

日期:01-31 作者:张力,刘珊,张海峰- 小 + 大

在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养猪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也带来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我国生猪产业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全产业链养殖集团的方向发展。
1、规模化养殖的成本优势
规模化养殖在降低养殖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标准化生猪养殖模式和单位硬件设施投入不变的前提下,生猪养殖规模越大,分摊到每头生猪的生产成本就越低。根据2018年调查数据,从物质及服务费用来看散养户与大规模养猪之间的差距为42.25元/头,但人工成本的差距却在387.91元/头。从净利润指标来看,散养户和大规模养殖的差距巨大。散养户每头亏损235.52元,大规模养殖每头盈利18.19元。

表1 2018年分规模每头生猪生产收入与成本以及净利润(单位:元/头)


注解:物质及服务费用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其他实物或现金支出。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9
2、集团化养殖市场生存优势明显,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疫情防控以及环保要求的提升,大大提高了生猪养殖行业的门槛,未来我国养猪不仅越来越专业化、规模化,同时也逐渐成为高投入行业。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有了温氏、牧原、正邦、中粮、正大、新希望六和等超大型生猪养殖集团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我国生猪产业的领军者。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以及聚集各类人才的能力,具备了抵抗像非洲猪瘟这样高传染性疫病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市场生存能力。因此,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生存环境将越来越不利于小规模散养户,集团化养殖优势明显,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3、国际化竞争大环境下,提升生猪养殖企业规模化发展速度是必然
除技术水平之外,养殖业的组织模式是影响效率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发挥养殖业规模经济,从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中国近年来虽然规模化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比重仍然较高,规模化发展程度还很不够,在2017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出栏所占比例仅为46.9%(表2)。目前,偏小的生产规模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不利于平均成本的下降,这也导致中国生猪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处于不利地位。

表2 1998-2017年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比(%)

注:根据生猪年出栏量界定养殖户的规模,即1-49头是指年出栏1-49头。
数据来源:1998-201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2011-2017年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内部统计数据(2018年以后数据未更新)。

上一篇:2020年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

下一篇:张桂红:非洲猪瘟下的猪场复产与升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