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篇

王中:养猪大企业的“四步走”

日期:12-20 作者:王中- 小 + 大

越来越不喜欢写长文,而且,最近忙的几乎一天换一个城市。今天再写一篇短文,能把事情说明白就好。

大企业是有战略的,当然,战略也会随着时局和环境的变化而做调整,但这个调整主要是节奏和目标。这次非洲猪瘟,显然打乱了很多企业的节奏。

两年时间过去了,非瘟疫情虽未过去,但未来的大局基本清楚了,所以,对于大企业来说,下面这四步将是未来10年主要做的事情。

一、  防得住,降成本

在非瘟席卷中国的时候,第一波,大企业和散户几乎没有多少区别,都是损失惨重。但惊魂过后,大企业凭借资源和资本优势,通过学习、引进、总结、消化,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自己的防非体系。虽然还做不到万无一失,但大多数已经能够基本防得住了。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防非的成本过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防非成本参差不齐。猪价可不是按照最高成本来的,当产能恢复的时候,猪价取决于最低成本,因为最低成本决定谁亏得更少,坚持得更久。

现在,大企业无非有两类:一类是防不住的,现在依然重点在防非。而已经防得住的,则在想尽办法降低防非成本。

二、抢机遇,占份额

由于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多个部门集中出台了大量鼓励养猪的政策,可谓是历史上养猪政策最多、最宽松的时代。过去,想建楼房猪场比登天还难,但现在政策已经开了口子,至少有60多个大型的楼房养猪项目上马。

其实,楼房养猪还只是冰山一角,大型现代化猪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和高猪价抢时间。除了政策的推动外,无论是屠宰企业、饲料企业还是养猪企业,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波政策红利。如果现在拿不到土地,将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当市场份额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想再有大规模的扩张,环境已经不支持了。所以,动不动千万、五千万的目标可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很多企业的既定战略。未来,建设的节奏可能会放缓,但扩张的战略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三、少用人,上智能

这一次,非瘟不仅抬高了猪价,更抬高了用人的成本。在这之前,由于人才(乃至人力)供不应求,很多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加盟,开出了诱人的高价,这意味着未来人力资源平摊到一头猪上的成本会有较大的增加。而散户和家庭农场则不同,由于主要是自家的劳动力,在人力成本上要远远低于大企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如果进入猪周期的低谷,可能大企业熬不过散户,那时候谁能看到春天还不一定呢。所以,据我所知,一些大企业目前已经加大了对智能养猪的研究,希望通过智能化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很多人并不看好养猪的智能化,认为多是炒作概念而已,华而不实,投入产出比不划算。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一些大企业已经未雨绸缪,不想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人。

四、产业链,做食品

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过去竞争焦点在饲料,今天竞争在养猪,而未来则竞争在屠宰。如果真的以为大家未来的竞争焦点只是屠宰,那就太奥特了。屠宰只是产业链朝下游的延伸,但绝非竞争的终点。

从现在来看,做屠宰其实并不赚钱,甚至还不如找屠宰厂代宰。真正赚钱的是通过屠宰厂这个平台来抓住猪价涨跌的节奏。当然,大企业还可以利用即将上市的生猪期货这个工具。

不过,从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国外走过的路来看,不能在食品端有所作为,终究还是要受人掣肘。这一点,从鸭产业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做饲料的,还是养鸭子、杀鸭子的,真正赚钱的还是做深加工的。不就是“绝味”、“煌上煌”、“周黑鸭”那些企业吗?

另外一点,就是你不做食品,别人做食品,你的猪只能低价卖给过去的竞争对手,这一点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如今想扩张,地方ZF欢迎的不是养猪,而是产业链,你不做食品,那ZF资源就会向产业链企业倾斜。

不要怀疑大企业涉足食品业的动机和意志,这一点,不管前途有如何艰难,既然走到这一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上一篇:何新天:规模养猪企业在恢复产能中完成转型升级

下一篇:2020年中国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