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忙得很,有时也轻松,但收入多了很多。”站在自己的新车旁边,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琵琶村村民杨旭喜悦溢于言表。他指着山上的房子笑着说:“明年盖个新房,你们再来做客。” 买新车盖新房,这个大山中的贫困户,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而几年前,他还在上海当修车学徒。 9月24日,记者来到琵琶村,听杨旭讲述他从“大上海”返乡,在家门口“掘金”的故事。 琵琶村距通道县城仅20多分钟车程。这个环境优美的村庄发展却一直滞后,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61人,杨旭是其中之一。 “父母年老多病,侄女要上学,担子都落在我和哥哥身上。”杨旭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他和哥哥杨波一起在上海学修车,想从修车学徒做起,谋求发展。可几年下来,两兄弟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还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回家创业怎样?杨旭最开始萌生这个念头,是在与客户交流时。有个老板常开车来他所在的汽修店做保养,一来二去两人比较熟了。“他家好几台好车,一问才知道是搞生猪养殖的。他养猪能致富,我为什么不行?”杨旭想。 这个老板帮杨旭打开了思路,但让他最终下定决心的是家乡的变化和好政策。在与妈妈通电话时,他得知家里的路修好了,各个扶贫项目正在如火如荼铺开。 回家创业!2017年,杨旭下定决心,和哥哥一起回到琵琶村,开始了“养猪梦”。 创业,资金和技术是绕不开的坎。 在县委办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杨旭获得5万元贴息贷款。有了起步资金,他在家附近修建猪圈,开始干起来。看到杨旭那么拼,扶贫工作队还推荐他去长沙和怀化学习新技术。调拌饲料、清理猪圈、消毒防疫……学成归来的杨旭,更加自信满满。 杨旭将所学技术运用于实践,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玉米、米糠等饲料的合理搭配比例,将饲料发酵后给猪吃。就这样,他养出来的猪膘肥体壮,一上市便获得好评。 “赚了的钱又投进来,扩大规模。”杨旭扩大规模,得益于扶贫工作队的制度设计。扶贫工作队指导当地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筹资建成4个养猪基地,标准化圈舍、沼气池、污水处理、猪粪干湿分离等设备一应俱全。 “合作社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扶贫工作队队长尹华君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猪粪干湿分离后用作有机农家肥,还带动了800余亩果蔬种植,实现变废为宝和生态循环双赢目标。 现在,合作社发展势头喜人,预计今年总产值可突破900万元,利润达200万元以上。杨旭家现有300多头猪,按照市场价,每头猪可赚2000多元。“今后还要拉长产业链,让养猪和种植更好地结合起来。”梦想变现实,杨旭谈笑间底气更足了,对于未来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