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5日新华社发布了2020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今年的一号文件在行文上与往年不同,不是针对“三农”领域的某一个主题,而是精准提炼了“重点工作”。重点工作是补上实现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这些突出短板会影响“小康成色”。那么,如何去补短板?那就是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下去补,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不如此,“如期实现”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执行。”在一号文件这个基调下,“贯彻执行”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的中央“三农”政策,构成了国家“三农”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在多大程度上能上下贯通,运行有效,形成行业、领域的体系化,体现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许多重大的创新实践给予长期的关注、推动,逐步完善了政策乃至法律框架,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底色。到今年的一号文件,以极为简洁的笔触,把重点工作梳理得清清楚楚。 现在最根本的短板是什么?还是体系化问题,是“三农”工作中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三者的关系的动态把握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增收保供”。国家在“农业”上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安排,都是围绕这个主线在开展,也形成了我国农业发展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近十年来,“农村”工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得到空前加强,公路、医疗、教育、养老等等短板得到补充,农村治理体系日益完善,为乡村振兴铺排了硬件系统。到今天,“三农”领域最大的短板转向“农民”问题。农民的发展路径成为目前一系列政策措施难以落实的最大掣肘。摇摆在城乡之间的年轻农民的职业稳定性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所以,目前补短板的主要功夫要下在软件建设上,下在治理体系建设上。在基本完善了硬件建设滞后,要让农民有内生发展能力,有参与国家治理能力。否则,政策、投资都落实了,但是小康的成色依旧是一块磨砂玻璃。 体系化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号文件要求,“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补短板的急迫性已经显现。比如: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在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基础上,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加快农村公路条例立法进程。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政府承担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目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许多村庄就违规进行了道路硬性封堵,说明农村公路立法迫在眉睫。再比如: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要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其他地区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各地要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先搞试点,证明切实可行后再推开。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导组发布了一个新发现:该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专家提醒盖上马桶盖冲厕所。这让我们联想到年初媒体曝光的2019年农村改厕中大量存在的“假厕所”问题。从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国家的决策是正确的,下面的认识或者落实能力是滞后的。但愿这次疫情防控能让那些落后的地区和部门立即行动起来。 农业的发展路径很明确,农民的发展路径就在其中。一号文件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部分只提了五项任务,除了稳定粮食生产、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外,特别提出了“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两条重要举措。富民产业强调的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从产业化到产业链,这是改革开放40年农民为自己争取的最大发展空间,也是今后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最大利益空间,在一号文件的构建中,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体系。而“稳定农民工就业”,最大的利好莫过于“出台并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补短板需要钱。一号文件要求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要在一般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特别提出,“中央和省级各部门要根据补短板的需要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这里面有特别精准的引导: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提高风险容忍度,优化精准奖补措施。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最可贵的改革与创新已经不是钱的数量了,而是构建出新的经济秩序与发展前景。其中在治理体系建设上做出的努力以及对“三农”发展的深远意义实在让人激动,令人期待。 今年的一号文件,让我们看到了最接地气的转变。文件要求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完善新时代‘三农’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经落到实处。文件提出的“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已经有了答卷。 |
上一篇:农牧行业六大因素叠加带来的大变局
下一篇:湖北的养殖户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