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生猪期货合约及基础知识 一、生猪期货合约 二、生猪市场基础知识 生猪即生活着的猪,是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生猪除以鲜肉供食用外,还适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猪皮、猪鬃和猪肠也可作工业原料。猪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的内脏和腺体可以提制多种医疗药品。其本身还是很好的实验动物,国内外生猪品种达300多种。国外种猪主要为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国内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 1、我国生猪品种的来历 杜长大外三元猪为当代世界养殖业中最为优良的杂交组合,其后代抗逆性强,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我国规模养猪场养殖的生猪以外三元为主,以“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为主的外三元商品猪占据了我国生猪出栏量的80%以上,种猪群则主要依赖进口。所谓外三元猪,即由三个不同的品种杂交而来,而且祖代全部来自国外。一元猪中的长白猪和大白猪可以互为父系和母系,它们的最大优点是瘦肉率高,且其后代长大猪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种猪杜洛克,被称为万能种猪,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种猪,其主要优势为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以及抗逆性比较强等。 2、生猪生长发育阶段 一头商品猪从出生到上市出栏需要6个月的时间(体重约110kg),其生长阶段可分为哺乳期(3-4周)、保育期(6-8周)、生长育肥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生长体重分别为仔猪断奶重7kg,保育下网重25kg,180日龄出栏重110kg。不同生产及饲养管理水平,各阶段生猪体重均有差异。 商品猪对应的上游为二元种猪长大猪,其中二元公猪全部阉割育肥出栏,二元母猪经生长、育成、选留作为后备猪进入繁殖序列。后备猪在体重达到120kg、生长日龄达到240d、发情次数达到两次及以上开始进行配种,妊娠114天后分娩。“分娩—哺乳—保育—育肥—出栏”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在商品猪市场当中,我们经常被所谓的“猪周期”所困扰,这其实与猪的生理生长周期是密切相关的。二元母猪在240日龄配种,妊娠期114天,育肥出栏需6个月,约为18个月,就是1.5年。所以通常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大致为3-4年。 3、生猪产业链 生猪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包括饲料、猪仔以及疫苗;中游主要为养猪场的饲养成本以及防疫成本;下游主要为屠宰和流通环节,猪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中,产值增加最大的阶段为中游的养殖环节,这一部分的增量主要来自于饲料成本,据估算饲料成本大约占到养猪场总成本的64%左右;养猪场的其余成本还包括人工折旧成本,仔猪成本以及药物防疫成本。 4、我国生猪产业发展 (一)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各项畜牧业发展政策稳定,生猪实行“私养公助”的政策,生猪生产恢复到抗战前水平。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8-1966年)前期即“大跃进时期”社会背景和政策不稳定,生猪发展政策是把私养的猪收归集体,大办“万头猪场”,加之农业减产,饲料奇缺,畜禽产量全面下降,供应十分紧张,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生猪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后期即调整(1961-1966年)实行“公养与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的政策,以养猪业为主的畜牧业又获得迅速发展。 (三)缓慢发展时期(1967-1976年)文华大革命的发生,生猪饲养量大幅下降,使这个阶段生猪生产发展非常缓慢。 (四)改革发展时期(1977-1985年)这一阶段生猪生产各方面的政策都处于改革之中,生猪生产平稳发展;中央要求“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的比重”,“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养牛养羊,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养牛养羊”,极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这一阶段畜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五)快速发展时期(1986-至今)利于生猪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和饲料粮保障以及开放的市场条件,生猪生产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及巨大的成就。前三个时期是传统养猪为主的阶段,后两个时期是由传统向现代养猪的过渡阶段。
|
上一篇:猪价,其实别的都没大变!
下一篇:关于猪价,春节前是这样两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