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019年国内生猪整体生产状况表现为猪肉总产量下降,同时规模化程度提升。年内受非洲瘟猪疫情影响养殖户压栏增加,出栏重量增加弥补少量供应缺口,未来受母猪存栏触底及国家拓展多渠道猪肉进口,鼓励养殖户复养政策落实影响,2020年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将温和恢复,预计2020年下半年生猪存栏有望恢复,生猪产能缺口逐步收窄。 2、2020年国内生猪市场消费需求将趋稳。2019年国内肉类市场消费结构有所沾边,受ASF全国范围扩散蔓延影响,政策引导生猪市场由以往传统的“活猪调运”向“冷鲜调运”方向转变,上半年冷鲜肉调运量逐渐增加,而热鲜肉供给逐渐减少,另外对于疫情影响的安全忧虑仍存,国内居民日常肉类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国内牛羊肉、禽类、水产品以及禽蛋类等蛋白替代品消费有所增加,预计2020年生猪市场消费将趋于稳定。 3、2020年生猪产能有望逐步恢复,但商品代母猪高补高淘的特性决定了产能恢复的瓶颈,即整体存栏不断在补栏、减产中交错,受制于饲养密度下降的影响,预计整体产能很难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2020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维持高位水平,而下半年供应持续增加,价格有望出现调整,预计明年上半年出栏价格将于30元/公斤水平波动,下半年猪价有望调整至20元/公斤水平。 第一部分 行情回顾与综述 从历年猪价走势来看,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自2006年以来,有三个完整的周期2006-09年、2010-14年和2015-18年。平均50个月,上升周期约1-2年。下降趋势约2-3年。2006年5月至08年4月,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攀升,价格运行重心抬升,主要是蓝耳病爆发和玉米价格攀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2010年后猪周期开始呈现新特征,周期明显拉长波幅趋于平缓主要因为政策干预加强影响利润向供应的传导。2010年开始的上一个猪周期中,在各种补贴政策下,利润及供应下降放缓,回落周期延长。2015年开始的猪周期中主要是环保政策左右,特别是南方水源附近、村庄附近等列为禁养限养地区的养殖整治力度较严格,阻碍利润向供应传导,延长利润存续期,波幅趋于平缓,主要是因为随着政策干预增加,加快行业规模化进程,垄断效应增加,猪价变化平缓,而原料成本风险借助期货对冲,利润波幅缩窄,这将是大势所趋,2018年8月份以后环保夹杂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下降,生猪市场价格运行新周期,当前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养殖扶持政策,且高价刺激养殖户补栏情绪,后期生猪市场存栏量有望回温,因生猪养殖周期较长,供给缺口恢复较慢,预计2020年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 猪周期主要由供需规律及生产周期决定。其中上涨周期的路径为:猪价上涨,养殖出现利润,生猪补栏增加,仔猪价格上涨,能繁补栏增加,供应增加,价格开始回落。猪价上涨到出现利润一般3个月左右时间,利润上涨到能繁补栏增加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加上1年左右的能繁生产周期,1年半到2年左右上涨周期结束。下跌周期依次类推。 回顾2019年生猪市场价格步入上行通道,年内价格涨幅超过170%,价格运行新周期,猪价走势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1月-5月),2019 年上半年生猪市场震荡偏强运行,春节前大猪集中出栏,全国生猪均价低至 11 元/公斤,春节过后非瘟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市场标猪供给偏紧,生猪出栏体重持续下降,国内各地区同步生猪价格同步开启震荡上行通道。进入3月份以后,三轮收储刺激猪价上涨破15元/公斤,4、5 月份屠企自检政策下,收购力度趋弱,国内生猪均价于15 元/公斤左右震荡调整,二季度后期东北地区断档现象以及南方地区、西南地区猪瘟再现,国内南北地区供销紧张形势蔓延,刺激猪价大幅上涨一举突破 17 元/公斤。生猪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涨阶段。 第二阶段(2018年6月份-当前),2019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步入加速上涨通道,进入 6 月份,南北价格倒挂显现再度出现,以北方地区为代表的辽宁、天津等地猪价破 20 元/公斤,而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猪价仍在 13-14.5 元/公斤,在国内疫情持续蔓延,复养成功率较低,生猪存栏持续下降,产能同比大幅降低,进入八月份,天气渐凉和学生升学宴以及中秋节日的来临,增加部分猪肉需求,因此供需缺口继续放大,虽然中央政府为稳定猪肉价格,连续3次投放收储冻猪肉共计3万吨,以稳定双节期间的猪肉价格,但供应量难以弥补生猪市场庞大的供给缺口,生猪价格大幅攀升至11月初的40.98元/公斤。进入11月份,国家积极拓宽猪肉进口国家及冻肉投放,且高价抑制需求,价格高位回调,预计后期随着春节到来,腊肉制作等对猪肉的需求端仍将增加,对猪价仍有支撑作用。2020年生猪市场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预期。
|
上一篇:猪价,其实别的都没大变!
下一篇:关于猪价,春节前是这样两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