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以引起人及40多种动物发病,自1921年首次从人脑膜炎病例中分离到以后,现已成世界性分布,李氏杆菌病在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绵羊和牛,多与采食质量差的青贮饲料有关,故又称为“青贮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因食用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而屡发李氏杆菌病,且死亡率较高,现已逐渐认识到它是人的一种食物源性疾病。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和传播,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公共卫生方面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家畜和人主要表现脑膜炎、败血症、流产及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病原 本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该菌是一种细小、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阳性菌或球杆菌,生长要求不严格,需氧兼性厌氧。李氏杆菌有菌体抗原(O抗原)和鞭毛抗原(H抗原),分为13个血清。4b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是引发牛脑膜炎的最常见血清型。李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和人及动物粪便中,并能长期存活。PH值5.0以下缺乏耐受性,PH值5.0以上才能繁殖。若青贮制作得当,发酵使青贮饲料的PH值降到5.0以下,就可以杀死或阻止该菌的增殖。 二、流行病学 本病易感动物很广,几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均可感染。李氏杆菌属中被公认有致病性的有两种,即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和伊氏李氏杆菌,对奶牛的危害较大,主要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和怀孕母牛流产、死胎或新生畜感染。奶牛自然感染李氏杆菌,潜伏期一般2-3周。虽然李氏杆菌主要引起犊牛的败血症和成母牛流产,但人们最为熟悉的还是脑干的神经性感染,引起后备牛或成母牛的“转圈病”。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随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到外界,污染饲料、饮水和外界环境。病菌可通过口腔黏膜,鼻粘膜或结膜损伤处引发感染,经过第五对颅神经的感觉分支逆行至脑干;也可通过胃肠道经血源而扩散到脑干。饲料和饮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腐败青贮饲料和碱性环境可以促进李氏杆菌的繁殖。本病一般呈散发,但神经性感染的牛病死率很高。 三、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2-3周,有可能只有数天,也有的长达2个月。病牛可能出现发热(39.4~40.5℃),特别是发病的最初几天,不久体温降至常温。细菌一旦进入脑干,就会在脑桥和延髓增殖,并扩散至其他部位。三叉神经及周围的颅神经就会因神经炎,脑炎和脑膜炎而受到损伤。 临床上根据病牛的表现将病牛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流产型:妊娠母牛常发生流产,多为零散发生,偶尔有牧场爆发的情况,患牛通常无任何症状而突发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母牛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因子宫炎、胎衣不下引起发热,厌食等症状。 图1 妊娠牛流产 |
上一篇: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治(图)
下一篇:奶牛B超早期妊娠诊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