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无疫小区既是短期策略中稳定局势、提振信心的破题之举,也是长期策略中消灭非洲猪瘟的有效之策 恢复产能,稳定价格,提振信心,是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首要目标,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做好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逐步稳定和恢复产能是短期内达到上述目标的最有效方法。众所周知,大型养殖企业隔离、清洗、消毒等基础设施配备较为齐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更为完善,便于系统科学的设计针对自身情况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当前我国生猪产业的根基,稳定和振兴产业应从这些大型养殖企业入手。据调研,大中型养殖企业确实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做得比较好,各自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设计了一系列防范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并且有意愿通过无疫小区建设,继续规范和加强相关措施。部分企业具备了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条件,可在标准和规范发布之后组织建设。 2.2 无疫区是从长期策略上消灭非洲猪瘟的必由之路,与无疫小区建设相辅相成 无疫区是综合区域内各项防控措施,提升机构效能和防控能力,从面上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措施,通过非洲猪瘟无疫区建设,可以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动物疫病防控的属地责任,有利于集合政府各部门资源投入非洲猪瘟防控,同时为无疫小区建设创造好的外部环境。虽然当前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和当前的生猪及产品调运现状,短期内建成非洲猪瘟无疫区难度较大,但从长远看,要消灭非洲猪瘟,在条件好的区域先建成无疫区,并不断巩固和扩大无疫区域范围,最终实现防疫大区无疫和全国无疫。 2.3 防疫大区是区域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防疫大区无疫是无疫区建设的升级版,是进一步落实胡总理提出的以大区为单位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当前防控大区工作重点在产业布局,供销平衡和联防联控。从长远看,在防疫大区内实现疫病控制和产销平衡的基础上,鼓励区域内各省开展无疫区建设,逐渐实现防疫大区无疫,是分区防控非洲猪瘟防控的长远目标。 2.4 三者建设理念一致,模式相似 防疫大区、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理念都是区域化管理,防疫大区和无疫区建设主体是政府,无疫小区建设主体是企业。三者分别属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宏观方面,推进防疫大区向无疫大区发展,可以发挥和放大统筹规划、调配资源、督促实施的综合保障效应;中观层面,推动以省为主体的无疫区建设,能够提升兽医体系整体水平和防控水平,切实压缩非洲猪瘟流行空间;微观层面,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无疫小区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消灭非洲猪瘟。 2.5 三者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一是有条件的企业和省份率先启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二是各省和防疫大区要制定相应的无疫区建设规划、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防疫大区为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提供好的外部条件,无疫区和无疫小区为实现防疫大区无疫提供可行路径,为实现大区内供需平衡提供解决方案。三是国家层面应协调推进三区建设,从点到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动全国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工作。 3 有关思考 我国对动物疫病实施区域化管理已经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先后有广东、海南、辽宁、吉林、山东等5省的6个无疫区,以及福建圣农、山东民和、山东凤祥和河南华英等4个无疫小区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但面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要做好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还需要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宣传培训等多方面做好工作。 3.1 完善制度,统筹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推动。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制度,明确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的实现目标、路径、原则、保障等问题,引导和推动各地开展相关工作。 3.2 出台标准,指导工作 针对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特点,完善出台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标准,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区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进一步做好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做好宣传和信息交流,为非洲猪瘟区域化防控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3.3 配套机制,长效发展 协调相关部门,对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等项目,争取相关优惠政策或补贴。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切实体现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品牌和产品优势,为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提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