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我认为它就是体现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一个猪场老板,体现你的认知力、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即便非洲猪瘟让一些猪场倒下了,但仍然还有那么多的活下来,说明通过管理和生物安全是可以把这个病挡在门外的,这再一次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非洲猪瘟是可管理的疾病。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博士 一、生产方面 1、生产模式:传统自繁自养一条龙模式看似科学,但由于猪的种类、圈舍类型以及周转次数多,造成饲料、疫苗、药品、人员等极易交叉污染。最适合防病的模式就是单养母猪或育肥猪。 2、建筑布局:采取最小单元布局,最大隔离空间。条件许可的可以把大单元缩小,还可在不同单元之间建些物理性屏障,如墙,挡板,隔断都是非常有效的(仇华吉博士)。 3、饮水系统:妊娠母猪舍通栏大水槽常见有陈旧的料渣及污物,特别是没有猪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更为了避免非洲猪瘟感染后的快速传播,要把妊娠母猪舍通栏大水槽改为水嘴,或每隔几头加一个隔离墩,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4、只养精兵:只有群体抵抗力都强,发生疾病的风险才会低。虽然存活的猪都是金猪,但为了金矿能维持更长久,必须忍痛割爱,淘汰弱猪。群体健康程度越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越强。 5、降低密度:初次复养的场,可以不采取满负荷生产的办法。不但降低风险,还可为猪群提供更好的福利,减少应激,提升自身抵抗力,最主要的是,一旦有异常,可以快速隔离,避免全军覆没。 6、改建实墙:保育、育肥猪舍的隔栏若是有空隙的铁栏,在3-5个栏之间用水泥或木、铁板类加以隔开,可明显减少疾病传播。妊娠舍的限位栏也可参照此方法改造。 7、提早生产:为提高母猪创造价值的潜力,可以把后备猪过去第二次发情后配种,改为第一次发情配种。虽然第一次发情配种后母猪平均少产0.5-1头仔猪,但母猪的周转加快,非生产天数减少,年产窝数增加,而且能节省一些饲料。 8、审核规程:对生产操作规程(SOP)进行逐条修订。对那些有损猪群健康,造成应激多,容易疏忽和出现漏洞以及措施不易落实等细节进行逐一修改,达到福利生产、全进全出、预防疾病、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消毒方面 9、饮水设备:把所有饮水器、饮水盘、接头等,放在3%的火碱水中浸泡2小时;,要彻底清理水箱里面的赃物,然后用碘,或3%的氯制剂浸泡2小时。老猪场对供水管要先冲洗,然后用卫可,或近似种类消毒药浸泡24小时。 10、专人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较大的猪场可以固定专门人员消毒过道、场地和出猪台。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可以少量增加人员,减少员工的工作量,给员工留出做好本职工作的足够时间。 11、确保实效:消毒效果如何,与如下因素有关。选择正确的药物,准确的稀释浓度,合理的环境温度,地面基本没有有机物,保证药物在被消毒物品上的停留时间,避免其它化学药物的干扰。 12、不可过度:如果在有猪情况下,选择的药物具有刺激性,对猪的正常粘膜组织就是一种损害。粘膜正常组织受到伤害就等于为细菌、病毒的入侵打开了大门。因此,消毒药除要选择对病毒有效外,还要考虑对猪和人无刺激性,而且,一天不要超过两次。 13、入舍途径:管理人员都懂得道路是传播病原的一个媒介,所以除饲养人员禁止串岗,每栋舍前使用消毒浴盆外,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让不同栋舍饲养员走不同道路入栋舍。 14、工具消毒:假如病毒进入场内或栋舍,还没有感染猪,通过严格消毒,仍可以避免猪接触病毒。所以猪舍内工具的消毒十分关键。铁掀、扫帚、注射器、针头、水槽,赶猪工具、套猪器、加料车、工作服等,每天在下班前浸泡消毒非常重要。 15、服装更换:饲养员每天与猪密切接触,对工作服每天消毒是猪场管理人员往往忽视的细节。国外有大型猪场采取不同部门,员工服装及工具颜色不同的做法便于监督管理。 |
下一篇:浅析中国非洲猪瘟流行的六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