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实施非瘟带毒生产属实为时过早!允许非瘟带毒生产,即意味着宣布中国非瘟防控彻底失败!允许拔牙式清除、带毒生产,有了疫苗或有效防治药物及防制措施后才有实施可能性、可行性。否则,带毒猪满天飞,何谈非瘟防控?这是中国非瘟以来最靠谱的几篇文章之一! 近期樊博士有一篇文章《非洲猪瘟和带毒生产》在网上流传甚广,樊博士本着为行业想出路、为养猪人减损失,为学术指方向的出发点提出的理论。但目前来看实施带毒生产为时过早。 第一,法规问题还没有解决。非洲猪瘟发病场依法规要求需要上报疫情,由主管部门确定疫点,划定疫区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带毒生产属于违法,至少是瞒报。包括拔牙处理都属于违法行为。而拔牙处理方式只是在理论或道义上为瞒报进行了合理化,为疫点销售未发病猪(不确定是否带毒)进行了合理化,但远远没有做到合法化!还需要行业人共同努力。 第二,在不考虑法规的情况下(如地方政府欺上瞒下,或默认养殖者自行处理疫情的条件下)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首先即使发病猪有抗体后可阻止排毒(这最关键的一点还有待确定,争论很多),但猪场在有猪的情况下很难彻底清理消灭猪场环境中的病毒。这样的情况下,卖的猪有可能血清中是病毒阴性,但猪体表面,工具都可能是带毒的。其次,猪血清学检测耐过猪是病毒阴性,不代表肉和其他组织中是病毒阴性,病毒在冻肉中存活的时间是很长的,这增加了散毒的风险。这几点还有待科学研究来证实。带毒生产其实是在定点培养病毒。如果管控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带毒生产的基本前提是病毒感染力减弱和有确实可行的方法保护易感动物。家猪是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在易感动物中循环感染,病毒至弱和病毒反强的几率是相同的。在得到弱毒株的情况下同样可能得到强毒株。 第四,要带毒生产只有在有确实的保护易感动物的方法后才能实施。目前不管是自家苗还是国外试用过的已知疫苗,保护率都不确切。养猪是以盈利为目的商业行为,病死率高过一定程度,没有经济性可言,设想一下,我们引进的后备猪,母猪,小猪死亡率在 30%或更高的情况下,还怎么养猪,怎么盈利,那得需要多高的猪价支撑,我们怎么和国外的猪肉竞争?目前还真没有哪种疫苗声称保护率高于 70%。 综上,目前实施带毒生产为时过早,首先技术上要确定的问题还很多,如毒力是否变弱? 病猪病毒血症时间,病毒血症期是否排毒或排毒多长时间?组织中病毒存在时间?尤其缺少确实可行的保护易感动物的方法。其次在法规上没有突破,其三在经济性上没有可行性(除了违规卖发病场的猪)。 养猪人不能等死,有几点可做: 生物安全是有效手段,没发病猪场的比例大于发病后存活下来的比例。但很多大规模猪场都发病了,让人产生误解,认为生物安全没有用。这是片面的,生物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完善,需要培养员工习惯,需要购买添置工具,需要建设洗消中心,完善管理文件和相关制度,而非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在各规模场有效措施落地之前就攻克了漏洞百出的规模场。随着认知越来越清晰,行动越来越果断,方法越来越有效,肯定可以拒非瘟于场外。 尝试寻找更多的方式方法保护易感动物,放开实验研究和检测限制,方便面,水饺等散毒可能性都大于专业实验人员散毒的风险。没有科学研究和科学评价,是没有办法找出效果确实方法的。现在流行的大蒜素,月桂酸,干扰素,恩诺沙星,板蓝根(代表抗病毒中药) , 黄芪多糖(代表增免中药),都处在尴尬的境地中。很少有可靠的数据证实有效,大多在讲可能有效的阶段。对我们中国养猪业来讲,我们还有很多措施可以尝试,中药,蛋白质药物等。想想青蒿素的故事,以前疟疾的最好方是不被蚊虫叮咬,和现在只能做生物安全多么像。但青蒿素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我们养猪业需要自己的青蒿素。 技术力量强,设计合理的大规模场采用拔牙,但这对方案执行,对猪舍设计,对实施工具,对员工素质有很大的要求,目前中国猪场设计方面没有考虑过非瘟防控,实施拔牙管控难度非常大,但有延缓发病过程的作用(注意这是违法行为)。需要行业努力改变法规。 小规模发病场做最好做清群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尽快复养才是比较有长久经济性的方法。 |
下一篇:樊福好:非洲猪瘟与“带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