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犬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犬只的流动和种犬调运异常频繁,犬附红细胞体病日趋成为严重危害犬养殖业的疾病之一。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简称附红体。附红体既有原虫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特征。其形态为多形性,如球形、环形、盘形、哑铃形及逗号形等。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附红细胞体病以发热、贫血、黄疸和腹泻为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我国1992年报道了该病,2000年以来呈地方性暴发性流行。由于犬与人类接触比较密切,因此应该加以重视。笔者于2018年7月诊断一起犬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双城区某牧羊犬养殖基地饲养牧羊犬70余只,主人于几天前发现家中有3只2个多月的仔犬不爱吃食,精神状态不佳,体温升高,有时呕吐,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天热时症状明显,连日来又相继有4只犬发病。用过3天的头孢噻呋钠、安乃近和柴胡注射液等药物,用药后症状略有好转,但停药后又恢复了原来的症状。于是来到我院动物医院就诊,经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为犬附红细胞体病。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多数学者认为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呈多形态,多为圆形、球形、环形,少数为顿号形和杆状。多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寄生,也有在血浆中呈游离状态。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数为2~17个不等。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和化学药物较敏感,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即可使其杀死,但对低温冷冻的抵抗力较强。本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秋季节,吸血昆虫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也可经胎盘或口传播或经污染的注射针头传播本病。当营养不良,气候突变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等因素可暴发流行。 三、症状 感染附红体的患犬多呈隐性经过,只有少数患犬在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潜伏期一般在2~45d之间。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糙,皮肤缺乏弹性,眼结膜苍白或黄染。鼻头干燥,流浆液性鼻液,肌肉震颤,血液稀薄。体温高达40℃~42℃,稽留热,脉博增数,呼吸加快,喘,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个别患犬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由浅红色变至黑红色不等。有些患犬呕吐,排出黑褐色带有恶臭的稀便。病犬迅速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天,长者可达一年以上,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四、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测,患犬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血液生化检测,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糖降低。同时取被检血一滴置于载玻片上,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盖玻片油镜下观察,发现大部分红细胞呈星芒状、锯齿状或菜花状可确诊。或者取被检血液,制成血涂片染色镜检,可采用瑞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如发现部分红细胞呈星芒状、锯齿状或菜花状可确诊。 五、治疗 1. 土霉素:20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5d。或者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50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5d。 2. 三氮脒(贝尼尔)。3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重症患犬,停药3d后再用药。也可以用咪唑苯脲,1mg/kg体重,配成10%水溶液肌肉注射。 3. 中药疗法。按照祖国医药学传统理论及笔者多年临床实践,自拟中草药组方。方剂组成:麻黄3g、杏仁3.5g、石膏3g、干草2.5g、知母3.5g、黄芩3.5g、桑白皮3.5g、鱼腥草3g、葶苈子3.5g、青蒿3g、常山3g、地骨皮3.5g,开水煎服。1次/d,连用5d。 4. 辅助治疗: 5%葡萄糖50~100ml、肌苷2ml、ATP2ml、CoA2ml、维生素B1 2ml、VB12 1ml和VC 5ml,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5d。 发病患犬用药3d后症状明显改善,用药5d全部治愈。 六、小结 1. 附红细胞体病多呈隐性经过,在应激状态下呈现急性临床症状。该病会引起患犬的体温升高,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后病情会暂时缓解,但不能根治。发生本病后只有进行正确的诊断,才能选用合理的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由于骨髓是附红细胞体的理想寄生场所,一般药物很难到达,造成彻底治愈不易实现,因此犬只一旦感染此病,将可能终身带菌。 2. 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季节,但近年来发现本病发生流行的时间较长,即使到了寒冷季节也仍然屡有发病。流行季节可每周定期用1%~2%敌百虫喷洒皮肤,加强犬舍与用具的消毒,消灭犬舍中的蜱、蚊、蝇等吸血昆虫等措施进行预防。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等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
上一篇:犬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治
下一篇:宠物流涎腹泻呕吐的病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