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休战,会不会大量进口猪肉? 大家都知道,自美中之间爆发了美国强加给中国的贸易战以来,中国只能被迫应战。应战采取了“对等原则”,也就是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拳。不过,美中之间因为贸易结构的问题,双方加增关税的项目是大不一样的。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选票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美国的农业州、农场主,为了以战止战,中国首轮反击即选择了对来自美国的农产品加增25%的关税。这其中最大项目,无疑是大豆、玉米和猪肉。 由于可耕地面积大、规模化程度高,加上美国养猪水平世界领先,所以,美国的猪肉在成本上对中国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成本差距,让猪肉即使远渡重洋抵达中国,仍然有利可图。如果我们不加限制的敞开大门,他们还真的可以长驱直入。 不过,当中国宣布对来自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增25%的关税后,来自美国的猪肉其实已经优势不在。所以,2018年,来自美国的进口猪肉其实是下降的。 12月1日,美中两国元首在阿根廷G20会议期间达成“重要共识”。随后,美国新闻秘书办公室发布的声明中关于农产品方面达成的协议中,有一项为:中国已经同意马上开始购买美国农产品( China has agreed to start purcha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fromour farmers immediately)。大家注意,“已经同意”、“马上开始”、“购买美国农产品”是三个关键词,而且,中国政府并未出面反驳,看来这个信息应当没什么问题。 美国对华出口的十大农产品是什么吗?分别是:花旗参、牛皮、鸡爪子(每年中国的华南进口30万吨)、坚果(2.41亿美元)、水果(2.25亿美元)、葡萄酒(近1亿美元)、大豆(3000多万吨)、猪肉(相当于200万-300万头)、棉花(50万吨)。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猪肉、棉花(美国对华出口占中国需求的7%)等四项。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的目的之一就是缩小贸易逆差,但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是那是相当大,迅速缩小的困难不小。 美国商务部11月2日称,9月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比前一个月增加1.3%,达到540亿美元。从国外购买的产品数量激增帮助拉大了这一差距,进口商品价值猛增至2666亿美元。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增长,使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40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1-8月美国对华逆差总额达到2679.55亿美元,同比增加9.1%。2017年的对华贸易逆差创出历史新高,美国总统特朗普意在削减对华贸易逆差,但目前的趋势却呈现出超过2017年全年的水平。 那么大的贸易逆差要缩小肯定要在大宗产品上实现。美国对华具有一定优势的大宗产品无非农产品、汽车、芯片。现在,美中之间阶段性达成和解愿望,要在90天内完成谈判,结合美国新闻秘书办公室发布的声明。这些信息透露出中国可能最先切入的是农产品。而在中国对美发布的第一轮报复性关税清单中,排在前面的是美国黄大豆、玉米、棉花;在第二轮中,又对来自美国的猪肉加增25%的关税。 所以,据我判断,大豆、玉米、棉花、牛肉和猪肉都可能成为最先临时性(我认为只是90天谈判期内的临时性措施)降税的项目。鉴于美国大豆和猪肉积压严重,在谈判中,美国可能提出的降税品种就会有这些。 我们前面说过,美国的很多农业州和农场主是共和党和特朗普的票仓。正在极力追求连任的特朗普不得不考虑来自于美国农场主的压力。加上农产品本身数量巨大,为了降低贸易逆差,这可能也是最快的途径。所以,只要美中之间和解,美国猪肉对华出口大幅增加将是大概率的事情。 二、未来,猪肉市场会越来越开放吗? 现在看来,中国更加的对外开放几乎是不可逆的。2018年,中国不断在各种国际舞台上宣布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对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基建和高铁等,在这些领域,我国就是放开,别的国家也没有竞争力。而农产品不一样,由于中国可耕地面积小,农民数量多,基本上是大群体小规模的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成本较高。这导致了中国大部分种、养殖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从互补的角度上来看,我国更愿意进口的三项产品是:石油及天然气、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在这方面,我国有巨大的需求,在一些领的自给率很低,是最可能加大开放的领域。 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知道:虽然2018年来自美国的进口猪肉在减少,而来自于欧盟的却在增加。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一块猪肉都不进口,我们可以赚得更多。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不会那么考虑,而是从互补和平衡的层面去决策。 我个人认为,猪肉市场会对外国更加开放,估计是大概率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大家不要抱有幻想,还是要下决心怎么养好猪,怎么降低养殖成本吧。 |
上一篇:“绿色通道”关闭后活畜禽运输降44%,冷鲜肉增长5.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