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种养结合技术融入禽畜养殖的过程中,不仅符合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政策,同时也能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养殖业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不仅为畜禽的养殖提供了充沛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以及充足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增加了畜禽的抗病能力,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促进禽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禽畜规模养殖的不足 禽畜养殖行业逐渐朝着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发展。在此发展模式中,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养殖效率,从而为养殖人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禽畜养殖在农业方面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主要解决了畜禽产品的数量和生产效益。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学的发展,禽畜规模养殖出现的畜禽产品质量下降、产品类型单一、生态环保压力大等隐藏的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完善,与人们追求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不相统一。 2 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在禽畜养殖行业中融合种养结合技术,这是对传统养殖模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将圈养的禽畜释放出来,并充分利用自然中的草原与森林等地进行放牧。种养结合的禽畜生态养殖模式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养殖模式,结合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特点,实现了动物与植物的共同生长。 养殖人员在饲养禽畜时,可以承包草地或林地,将集约化养殖模式中的畜禽解放出来,并将其分散在草地与林地中,不仅为畜禽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活动空间,解放动物的天性,同时也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取长补短。种养的有机结合,也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家庭庭院造成的污染,促进自然生态的环保。 3 种养结合的禽畜生态养殖技术运用 3.1 禽畜生态养殖方法 与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不同,种养结合的禽畜生态养殖技术是将畜禽放养到野外,通过自由放养的方式进行禽畜的养殖。在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优良的畜禽品种选择对于后续的养殖工作开展十分重要,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禽饲养的质量及安全。 在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中,禽畜实现了自然生态中原始的野外生存模式,符合自然运行规律,可以自由进食,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天然的阳光沐浴,在优质的水源与充足的饲草中健康生长。同时,禽畜的粪便可以直接用作植物的肥料。这就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饲料的投喂量,也降低了疫苗的使用率,保证畜禽真正在天然、绿色的环境中成长。有效实现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需求,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产需要。 3.2 品种选择 在进行禽畜品种的选择时,结合养殖地点的气候条件及环境优势,综合选择适宜的禽畜种类。以羊品种的选择为例,我县可以选择湘东黑山羊、南江黄羊以及努比亚黑山羊等适应当地生长的一些优良羊类品种。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尽量挑选一些反应灵敏且活泼好动的羊,综合评估其抗病能力,耐粗饲的羊类更容易生长,且保证其能够较好的适应野外放牧的生长条件。 3.3 建设禽畜棚 良好的住宿环境应挑选在可以避风向阳的位置,选择一些地势较平坦且不易引发积水的地区,居住地最好要靠近水源与林草场,方便禽畜的进食,最大化的减少其在采食路上而消耗掉的能量。同时,禽畜的住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过于干燥,养殖人员在建设畜棚时,要严格把控其内部的空气流速,保证其通风正常,有利于禽畜的健康生长。 除此之外,养殖人员应对畜棚内部的温度进行及时监测,若室外环境温度较高,可以在畜棚内放置几桶井水,帮助其舍内实现降温。若畜棚内的温度较低,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取暖器,或者在畜棚外部安装保温膜,从而保证禽畜的正常体温,促进其健康生长与繁殖。 3.4 以种促养,以养带种 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种蔬种草,采用“畜-沼-菜”、“畜-沼-粮”、“畜禽—沼气—牧草”等生态循环模式,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高效养殖,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有效地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助农增收。 3.5 提高人工饲养技术 为了满足处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种类的禽畜营养需求,养殖人员要结合气候变化规律,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进行合理补饲,遵循其自然生长规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养殖技术,优化养殖效果。 以黑山羊的养殖为例,由于其具有冬瘦春乏的自然现象和生长规律,为了防止其在寒冷季节出现体重的急剧减少,就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补饲。养殖人员可以将黑山羊进行分组,利用秸秆、贮草等作为基础口粮,并结合不同小组羊的营养需求进行精饲料的补饲。通过对不同小组羊生长情况的观察与总结,从而找到最佳的补饲方案。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禽畜的养殖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融合新型的生态养殖技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种养结合的禽畜生态养殖技术不仅促进了畜禽养殖的发展,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要将种养结合的工作落实到位,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促进禽畜的健康生长,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