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一现象备受关注,在饲料中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畜产品的食品安全已成为养殖过程中最受关注的焦点,当下首要任务就是找到抗生素的替代品,而微生物发酵饲料正好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缺。发酵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产量、质量均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和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主要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原料,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菌体繁殖,将饲料中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为容易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且无毒害作用的生物活性饲料。涂小丽等研究表明,饲喂微生物发酵料后极显著提高了猪对粗脂肪的消化率,并达到了饲喂添加抗生素的效果;但降低了粗纤维消化率;粗蛋白的消化率有一定提高的趋势;对饲料干物质、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现今,微生物发酵饲料不仅应用于生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同时在水产动物鱼、虾等方面也有应用,只是在集约化、规模化上的投入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主要针对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影响该饲料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为以后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其他动物饲养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特性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味道清香,具有很好的诱食效果,能够改善适口性,增加畜禽采食量。微生物发酵饲料中益生菌数量较多,益生菌是当摄入足够量时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有益菌产生较多的乳酸和乙酸,可有效降低发酵饲料的pH值,达到快速发酵的目的。 2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优势 微生物发酵饲料具有原料充足、利于环保、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成本低、回报高等优势。发酵饲料的原料多样化,既可以缓解粮食危机、饲料短缺、能源危机,解决抗生素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能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因素 3.1 菌种的种类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控制官员协会(AAFCO)2009年公布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菌种有46种,我国2008年批准使用的有16种。2013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添加的微生物菌种有35种。目前,研究与应用较多的饲用发酵微生物有乳酸菌、芽孢杆菌、活性酵母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菌种是发酵产品各种优良性状和特定功能的基础及关键影响因素。如今在应用上存在由单一菌种向混合菌种发展的趋势,同时菌种基因工程也在逐步发展。其中混合菌种之间的群体效应和接种量大小仍是当下的技术难点。程方等在马铃薯渣产蛋白饲料中使用混合多菌种进行发酵,结果表明黑曲霉Z9和啤酒酵母PJ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菌种比例为1∶1时,效果较单一菌种更佳。祁宏山等在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研究中发现接种剂量为8%时,得到的发酵产物的产量最高。在仔猪上利用混合益生菌可以增加小肠黏膜的厚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的数量。 3.2 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含水量、pH值、粒度的大小等都会影响发酵饲料的品质。在饲料的发酵后期以乳酸菌为主导,以饲料原料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底物进行发酵,若碳水化合物含量过低将不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如玉米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糖,是青贮的最好原料之一,而豆科牧草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不宜单一青贮。刘晓明等对3种含水量相同的饲料原料发酵品质进行研究,发现各原料分别达到pH值稳定所需的时间玉米<豆粕<棉籽粕,而黏度强度棉籽粕>豆粕>玉米,益生菌存留数量玉米>豆粕>棉籽粕。 3.3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包括两部分,即微生物菌种的生产工艺和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选择适当的菌种再加上合适的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发酵饲料。目前人们已对菌种配比、接种量、碳源、氮源、料水比、发酵时间、通气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远不止这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之路还必须注重原料处理、生产设备研发、产品处理和检测等多方面的研究。 3.4 青贮方式 目前,发酵饲料生产方式有窖贮、包贮、堆贮、塔贮和袋贮。这几种青贮方式已被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广泛使用。不同青贮方式的饲料发酵品质存在着一定差异。崔原年等用全株玉米进行室内袋贮和窖贮青贮,结果室内袋贮发酵产物中没有检测到1,2-丙二醇,发酵产物以乳酸为主,随青贮时间增加,乙酸含量显著升高;窖贮检测到了1,2-丙二醇和少量的1-丙醇,发酵产物主要为乳酸,乙酸含量略低于乳酸。 |
上一篇:饲料加工工艺对酶制剂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饼粕类饲料原料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