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缘于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玉米、鼓皮、豆粕、鱼粉等饲料原料的涨价,加之,第四季度年关消费高峰的带动,鸡蛋生猪行情较好,支撑饲料终端需求,促使饲料价格不断攀升。春节后虽然生猪价格不断下行,但今年环保要求更加严格,饲料原料生产厂家仍将持续面临洗牌竞争压力,中小型企业被迫退出在所难免,原料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由此预计,未来饲料生产将进入高成本时代,饲料行情上涨或将成为新常态,对此业界必须予以充分认识,未雨绸缪。 1 饲料价格全线上涨,行业利润明显缩水 维生素暴涨,鱼粉上涨,预混料、全价料涨价。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饲料涨价的消息充斥整个市场。对于养殖者而言,2017年前半年鸡蛋价格持续低迷,猪价也逐渐进入下行通道,虽不至于赔本,但养殖利润明显缩水。当前,鸡蛋行情尚可,但生猪出栏均价已大幅下跌,行业亏损不可避免。 据了解,2017年8月份以来,虽然饲料价格出现上涨,但被业内普遍称为“雷声大雨点小”。12月以来饲料价格上涨大潮席卷全国各地,导致饲料大规模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等添加剂及微量元素价格的疯涨。根据中国养猪网和猪价格网信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14日,玉米收购价格已接近2000元/吨,豆粕价格普遍涨至3300元左右,进口鱼粉报价达到13800一14000元,鼓皮价格涨至1300元左右,小苏打价格涨至2100元,磷酸氢钙涨至2100元,进口肉骨粉涨至5000元。 维生素添加剂价格涨幅更是惊人。比如,猪多维从每公斤(下同)80元涨至200元,蛋鸡多维从57元涨至160元,肉鸡多维从76元涨至200元,维生素E从37元涨至140元,维生素C从32元涨至60元等。在维生素持续攀高的同时,矿物微量元素价格也是翻了数翻,比如,硫酸亚铁从每公斤(下同)0.8元涨至4.5元,甘氨酸锌从6.8元涨至18元,氯化胆碱从4.7元涨至12元;另外,氨基酸类呈跳跃式上涨,其中,色氨酸从66元涨至115元还缺货,苏氨酸从9元涨至13元,赖氨酸从8元涨至10元等等。 据市场调查,目前维生素、微量元素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导致饲料生产厂家配方成本加大,库存原料难以满足需要,受此影响,国内大型饲料企业都相应上调了饲料价格。谈及今年的市场行情,不少养猪户表现很无奈。事实上,春节刚过生猪价格就大幅回落,在双重挤压下,无论大型畜牧上市企业,还是一般养殖场户,已处于深度亏损区域。 2 严格环保要求,原料紧缺成本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在养殖总成本中,饲料占到80%以上,猪肉、鸡蛋作为畜禽类产品,实质上是饲料的转化物。饲料原料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饲料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终端产品价格和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场户的整体利润。由于环保政策趋严,原料生产厂家不断关停并转,由供应短缺导致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饲料添加剂的暴涨,以及近期玉米、鼓皮、鱼粉等原料价格的上行,已使饲料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从而带动饲料价格快速上行。 据行情宝监测数据,2017年5,6月维生素价格开始呈现高位反弹,10月份达到历史高点,其中,VA的价格升至每吨350 } 400元;但到了2017年11月28日,维生素价格再创新高,其中,VA报价高达840一850元/公斤,VE报价110一120元/公斤,同比2016年最大涨幅超过5倍以上。据了解,维生素价格暴涨与德国BASF柠檬醛工厂发生事故和国内环保高压政策导致不少厂家停产直接相关。该工厂2017年10月31日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后,维生素系列产品大幅减产,其中,VA产品产量减少约700 } 1000吨(2016年总共生产VA2400吨,由于本次事故,预计至今年4月左右才能恢复正常生产),该工厂不仅为安迪苏提供VA的前体(安迪苏饲料VA的全球市场份额15 % ),而且也是中国金达威VA中间体的供应商,维生素产量的大幅缩减,事必对全球食品级和饲料级维生素A,E的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去年夏季以来,国内行业受环保高压政策制约,不少维生素厂家因此停产,产品供应紧缺,导致价格开始上涨。由于BASF工厂的供货尚未恢复正常,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维生素A将难以满足预混料生产所需。基于上述因素分析,预计全球饲料维生素A市场的严峻形势至少要到2018年下半年才能有所缓解。 此外,氨基酸价格上涨也是供应出现阶段性偏紧局面所致。近年来我国氨基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去年因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中小型厂商淘汰退出超出预期,加之生产环节停机时间延长,产能减少,在双重影响下,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令行情连续上涨。矿物微量元素亦是如此。目前,市场上硫酸亚铁、硫酸锌、氧化锌基本都处于紧缺坚挺状态,不是缺货,就是有货卖天价,近期价格回落可能性依然渺茫。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鼓皮、豆粕、鱼粉等价格仍在上涨。比如,东北新季玉米由于品质优于往年,在深加工企业“抢粮”带动下,引发了一波不错的行情,整体涨幅在每吨100一200元左右,使东北玉米优质优价市场效应得以充分显现。据了解,2017年后市以来,华北和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都较为可观,其中,淀粉利润从每吨100多元增加到数百元,酒精盈利甚至达到近千元,加工企业由于利润丰厚而任性收购,加之,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品质不佳,一时间吸引了全国各类收购主体和贸易商云集东北“抢粮”,导致东北玉米呈现一轮火爆行情。不过,随着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不断充实,目前采购渐趋理性,部分市场主体已退出争夺战,近期东北玉米收购价涨跌互现,逐步开启震荡调整格局,短期内玉米行情或将维持现状,再往上走恐缺乏支撑。 |
下一篇:暂停使用以猪血为原料生产猪饲料对于饲料企业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