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病毒(ASFV)分为强毒力、中等毒力和低毒力等三种类型。强毒株可引起最急性型(感染后1~4天死亡)和急性型(感染后3~8天死亡)临床经过。中等毒力毒株可引起亚急性型,感染20天后死亡,但死亡率低。强毒力和中等毒力毒株引起的症状是以发热和网状内皮组织出血为特征。低毒力毒株可引起慢性型。高毒力和中等毒力毒株均可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胎儿表现为全身水肿,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可见淤血点。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 发病猪体温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变蓝色;可发生呕吐、腹泻、甚至血便,偶见便秘。出现症状后1~4天内死亡,也可在未出现症状就死亡。发病仔猪的耳、鼻、唇和腿皮肤发红,可见神经症状,数小时内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亚急性型 病猪出现中度发热,食欲下降。亚急性ASF中,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比急性型更为强烈。感染猪在感染后7~20天死亡,死亡率为30%~70%。耐过猪约3~4周后康复,但成为带毒猪。 慢性型 特征是不出现出血性变化,但皮肤发生坏死、局部红斑或凸起,常见于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等部位。感染猪也可出现呼吸道症状。感染猪可出现血清学阳性。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康复猪成为病毒携带者。 2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 发病猪急性死亡,其内脏组织器官的肉眼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 主要变化在血管和淋巴器官。脾充血性肿大,体积为正常的3~6倍,边缘为圆型,质地易碎,为黑紫色(图1A);胃、肝和肾等部位的淋巴结出血、肿大,质地变脆(图1B),呈现大理石花斑(图1C);肾脏皮质和肾盂通常出现瘀血点(图1D)。病猪呈现严重的肺水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胃底部淤血,胆囊充盈。其他非典型病理变化还包括膀胱、心内膜、心外膜和胸膜有出血点。发生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见出血性肠炎。
图1 急性型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引自Sanchez-Vizcaınoet al., 2015) A:脾脏肿大发紫(脾出血性肿大);B:淋巴结出血,髓质中最明显;C:淋巴结呈现大理石状;D:肾脏皮质出血 |
下一篇:一起疑似伪狂犬病的诊疗体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