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管理

影响奶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日期:04-24 作者:梁廷强- 小 + 大

近年来,奶牛养殖迅猛发展,多数养殖户通过养殖奶牛发家致富,但一些养殖户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成年母牛淘汰死亡率高,犊牛成活率低,繁殖率低,产犊间隔时间长,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等,造成奶牛养殖效益低下。要想提高奶牛养殖效益,根据实际情况养殖户可从3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饲养的环境、饲养管理方式和饲养观念。

1  奶牛场存在的问题

1.1  饲养环境存在的问题

(1)选址不当。奶牛场没有按照科学的要求选址,养牛场内布局不合理。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不能严格分开,导致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

(2)基础设施不合理。大部分奶牛场运动场比较平坦,土地不是沙土土质,地面没经过硬化,不太畅通的排水会使运动场泥泞不堪。奶牛长时间的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会得肢蹄病,严重的泥泞场地还会诱发乳房炎,且不好治愈。据了解因肢蹄病被淘汰的奶牛占到非正常淘汰奶牛的20%,乳房疾病占到非正常淘汰奶牛的20%以上。

(3)污染物处理不当。对奶牛场内的污染物(粪尿、病死畜、胎衣等)未进行无害化处理,既污染了环境,又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使饲养环境逐步恶化。

1.2  饲养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1)同群混养。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都是同群饲养的方式。产奶的不产奶的,有病的无病的,大牛小牛等都在同一场地活动。这种管理方式会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疾病发生。比如:一些带有传染性质的疾病会加以蔓延;特别是犊牛培育过程集中饲养,弱肉强食的局面会导致牛群发育不整齐,强壮的吃得多,瘦弱的吃得少或干脆吃不着,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营养衰竭,犊牛密切接触相互吸吮,增加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机会,导致犊牛下痢、脐炎、肺炎发病率增高,相互吸吮会将难以消化的牛毛带入胃内在胃内形成毛团,极易发生幽门堵塞。降低了犊牛的成活率。

(2)饲草结构单一。乐陵市养殖场饲草结构单一,只有青储玉米秸,无全株玉米及优质干草。奶牛干物质摄入量不足,造成营养代谢病的发生。牛营养不足会造成母牛的生长缓慢、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性成熟延迟,发情周期无规律从而造成繁殖率低下。

(3)饲料质量。某些饲料中本身存在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如霉变的玉米里面就含有霉菌毒素,可引起母牛的卵巢囊肿,造成持续发情。

1.3  饲养观念存在问题  

(1)阶段性饲养观念不强。奶牛干奶用干奶料,临产还用干奶料。产奶盛期用泌乳期料,奶牛围产期还用泌乳期料。

(2)有些养殖户用养猪的观念来养牛,用过多的添加精料来增加奶量,造成营养代谢疾病的增多。

(3)疾病防治,重治不重防。多数农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都知道奶牛生病应及时医治,却不注重防疫检疫,不注重环境卫生,不注重消毒,不注重定期保健驱虫致使奶牛出现种种疾病。造成投入增加产出降低。疾病隔离意识不强,健康牛与患病牛共同用一套挤奶用具等。挤奶前后不对乳头药浴;奶牛的主要疾病如:前胃变位、产前产后、脚蹄、乳房炎。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和环境不洁造成。

(4)治疗方式和方法不当。有些养殖户平时预防不重视,一旦得病不惜代价治疗、没有利用价值的也盲目乱用药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疾病的增多和无目的的乱用药,在此情况下料房变成了药房,整天输液、打针、灌药,既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奶牛药物残留又会给人类食品安全造成隐患。

(5)无价值奶牛过度饲养。因奶牛价位居高不下,多数农户对年龄大而受孕低、产奶少的奶牛不及时淘汰,造成生产成本高,产奶量低,经济效益降低。

2  改进措施

(1)科学选址。奶牛场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加工厂、集市等。运动场要中间高、四周低;有利于排水:三面设排水沟;土质:沙质土地最好;运动场内建设牛床,防止牛蹄长时间浸泡在粪尿中,减少肢蹄病和乳房炎的发病率。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要严格分开,进入生产区要设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对粪尿要及时清除,最好是建沼气池,以便合理的利用粪尿。对病死畜、流产分泌物、胎衣等进行焚烧或深埋,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改同群饲养为分栏分阶段饲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路径。其中犊牛必须单圈饲养,规模化的奶牛场可用移动式犊牛栏。没有条件的犊牛也可拴养。在乐陵市的调查中同群集中饲养犊牛死亡率高达30%以上,而单圈饲养的在10%左右。按奶牛各个阶段营养需要配制草料,像干奶时就用干奶料,产奶盛期就用泌乳期料,奶牛的产前产后,应用围产期料等。

上一篇:奶牛场管理的十个细节

下一篇:黑山羊饲喂和育肥要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